眾目睽睽之下,平王府一輛馬車抵達皇宮司馬門。
楚天秀下了馬車,讓李虞等人在外面等著。
他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宮門外。
楚天秀朝宮門殿上的皇帝項燕然一拱手,“臣應召而來,恭聽聖命!”
“小昏侯。孔大人和儒生對科舉考題意見很大,覺得考儒科比全科好,想要和你當眾一辯。朕和眾卿們都想聽聽你們的想法,你們兩位暢所欲言。朕不會追究。”
項燕然指了指宮門外,道。
“是!”
楚天秀拱手,看了看烏泱泱一片儒生的宮門右側。
然後他在空蕩蕩宮門左側,唯一的一塊團蒲上席地而坐,和丞相孔寒友遙遙相對,席地坦然而坐。
“丞相大人,請賜教!”
楚天秀笑了笑,說道。
“皇上命你為科舉主考官,全權負責科舉考試。
本相本不該干涉。但是科舉乃國之大事,為國選官,關乎我大楚皇朝的千秋基業,本相也就不能不開口了。”
孔寒友看了楚天秀一眼,淡然揚聲道。
“科舉考試,為皇帝選官。
臣子,上面是帝君,下面是百姓。臣子的職責是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百姓。
我儒家各部典籍,皆是講述為人之道、臣之道,上尊君下愛民。
官員,尊君愛民為首要,何必在意細枝末節?
自己不懂枝節也不要緊,招募一些懂的小吏,輔佐官員即可。
反之其它博雜的學說,農家、墨家、雜家等,都乃是大談枝節細末。講匠人如何打鐵,講農民如何善耕,織女如何織布...這跟當官有什麼關係?!
這些學說,本身沒錯。
它們在民間自行傳授便可,完全不必放入科舉考試之中。
科舉考試只有一個重任,那便是‘為君選官,尊君愛民’,而不是選拔技藝高超的匠人。
故本相以為,只需以五到十部儒家經典為典範教材,以固定的教材進行科舉考試,選賢任能。
其餘學派,不得入科舉。
卻不知小昏侯為何,死死抓著這些博雜學派,細枝末節不放,盡數放入科舉大考之中。
混淆了‘為君選官,尊君愛民’,這個核心?”
孔寒友這番論述,也不糾纏其它,單刀直入,直奔科舉大考選官的核心而去。
死抓這個核心,其它任由小昏侯狡辯,他都不理會。
“好,說的太好了!”
“正該如此!”
“朝廷選官,‘尊君愛民’為第一。其它細枝末節,都是累贅,根本不重要。”
“科舉大考,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場的上千名眾儒生們面色紅潤,頓時高聲叫好,甚至激動的喊出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口號。
“深有道理,畢竟是選官,而非選匠人...當官之人,其它學了,也沒什麼用啊!”
那些旁聽眾多的門閥、勳貴和士子們,也不由深感贊同。
孔大人講的這番道理,清晰而明確。
諸子百家之中,真正講透了為人、為君、為臣的大道理的,也就只有儒家學派。
其餘道家,大談逍遙自在。墨家學派,要麼太過博愛,要麼就根本不太講大道理,只是注重匠人的細微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