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笑道:“所以說,如果傑書、耿精忠為了配合吳三桂,主動出擊,咱們的機會不就來了?”
“有道理!”李中山笑了起來,“那咱們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他琢磨了一下,“忠王府那邊,是不是要提醒一下?”
“就不必了吧,”周昌說,“忠王好不容易答應出兵配合南王一起攻打南昌,如果咱們提醒他小心吳三桂,他沒準又縮回去了。這樣南王要打下南昌就困難了而且武昌要是不告急一下,傑書、耿精忠也不會傾巢而出啊!”
姚啟聖又說:“大將軍,您可千萬別小看忠王經營城池的能耐,武昌、漢陽、漢口三鎮早就是金湯城池了!而且漢水、長江沿岸還有大量的烽火臺。吳三桂的人就算偷襲,也不可能一下就把武昌城給偷了!”
李中山當然知道武昌城內還有個李自成.古有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現在總不會再有一個李大爺大意失武昌吧?
想到這裡,李中山點點頭,然後目光在都堂之中掃了一圈:“諸位,今日所議之事,誰都不要往外去說.大將軍府自會暗中準備好一切。
但是在明面上,咱們還是當吳三桂快要死了!”
長安,皇城。
吳三桂.現在就處於要死不死的狀態!
反正除了吳應熊、吳應麒、吳國貴、吳世璠、吳世琮這五個吳三桂最核心團隊成員外,別人都不知道吳三桂到底是馬上要死,還是等會兒再死?
因為搞不清狀況,所以吳周的朝臣們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生怕來個什麼玄武門之變!
不過怕歸怕,朝還是要上,官總是要當的。
因為現在吳周家國江山好像蠻穩的。
大清那邊因為一場兄弟內訌,現在正式把自己定位為“大遼第二”了,康熙最近都宣佈搞兩京巡幸制,設立頭下軍州了再下去就該搞南北樞密院了!
而大明那邊,現在還沒統一東南而且他們內部也挺分裂的,一群藩王、將軍、中堂、領議政成天勾心鬥角!他們的皇帝朱慈炯也不幹正事,就知道研究吃喝玩樂,最好玩的是研究完了還寫心得體會,登在《國士評》上!
有這樣的皇帝,大明估計也就躺平在三分天下上面了。
既然如此,大周的官.也就開始香起來了。
這幾個月,不斷有大周境內計程車大夫拿著大清的舉人功名來換大周的文憑,然後到大周的吏部求官。
雖然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儒,但二等名儒也來了幾個,其中就有達州唐甄,遂寧呂潛,新都費密,都是四川的大儒!
有了這些儒生的加盟,大周文官隊伍也開始膨脹,地方治理也漸漸上了正軌。
看起來.哪怕吳三桂沒了,吳應熊、吳應麒之間死一個,大周也還能混下去。
不過這個大周版的玄武門之變什麼時候會來呢?天天等他們自相殘殺,也夠磨人的畢竟槍子無眼,真打起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波及?
而今天,就在長安城中的朝臣們憂心忡忡地走進長安皇城之後,形勢就有點不對頭了——皇城的大門大白天的就關上了,而且還有大隊的吳周禁軍守住了城門、城牆!
這是什麼意思?
難得玄武門之變已經發生了?
誰贏了?
底下的大臣們都開始提心吊膽了!
混官場嘛,站隊是難免的。有資格不站隊保持中立的,那必須是特別有實力或是特別有聲望的存在。
而那些沒資格中立的官,就必須在吳應熊、吳應麒之間站隊或被站隊——那些官員的上司、舉主或所在派系站了隊,他們如果不劃清界限,就自然站隊了。
所以這個時候,看到情況不對,那可真是人人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了。就怕站錯了隊.雖然站錯隊也不等於死路一條,但今後的官場蹉跎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由自主地開始在人群中尋找大佬了——吳應熊、吳應麒,還有不久之前剛剛回長安的吳國貴,大家肯定都是見不著,而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衛樸、方光琛、劉玄初、汪士榮這些人居然也不在!
到底發生了什麼?
夏國相、胡國柱、郭壯圖、衛樸、方光琛、劉玄初、汪士榮這些人,其實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吳三桂這次裝病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知道他在裝的也沒幾個人,所以這會兒人在長安的吳周集團中的二等心腹們,全都焦慮地等在吳三桂的寢殿外面,自覺站成兩排——支援吳應熊的一排,支援吳應麒的一排,心裡頭全是七上八下,就怕自己支援的那一位已經被人給暗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