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爺爺,好訊息!”
正準備下城去吃晚飯的李自成,忽然聽見了他大孫子李來順的呼喊,回頭一瞧,果然是那個忠王殿下拎著袍子飛奔而來了。身邊還跟著大明這邊的湖北巡撫黃植生,湖北提督劉一虎,三個人都是一副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
“有甚好事?”李自成眯著一隻眼睛問。
“爺爺,先給您請安。”李來順先給李自成請了一安,然後才道,“吳三桂那個禍害病倒了已經好幾天沒有露面了,現在長安的朝政都由吳應熊、吳應麒哥倆商量著辦。”
“真的?”李自成將信將疑,“前兩天不還說吳三桂親自出城二十里送吳世琮西征平葉爾羌嗎?這才幾日,怎麼就病倒了?搞不好這個老賊又在詐病想害人吧?”
“老皇爺您多慮了,吳三桂也是一大把年紀了.”黃植生說著話,也看了李自成一眼,這也同樣是個蓄髮皆白的老人家了,“而且如今天下三分的形勢已經確定了,誰也無力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再使什麼詐,也是沒有大用的。”
劉一虎也點點頭道:“老皇爺,咱們的佈防是萬無一失的漢水、長江沿岸的每隔十里就有一座烽火臺,而且還修了十二座炮臺,吳三桂的軍隊根本不可能走水路來偷襲。至於陸路,來武昌走陸路可不大方便,從嶽州過來有三百多里,沿途有山有水有湖泊,還有咱們的關隘、城堡,吳三桂的大軍根本過不了。”
劉一虎說得沒錯,武昌府的江夏城不僅坐擁長江天塹,而且還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從吳三桂的地盤出擊,無論走水路還是陸路,都有幾百裡之遙。在闖軍早就完成了佈署,修建了大量關隘、堡壘、炮臺的情況下,想要一關關打到江夏城下,完全是痴心妄想。
李自成想了想,也笑了起來:“看來是額多慮了雖然說禍害活千年,但是吳三桂畢竟六十多少快要七十,人生七十古來稀!也該是時候下十八層陰曹地府了!”
說到吳三桂下陰曹地府的事兒,李自成自己也有點忐忑——他雖然當和尚唸了好多年的阿彌陀佛,這幾年又在武昌等地做了許多好事,但是能不能贖了以往殺人如麻的罪還真不好說啊!
他正想著,劉一虎就試探著問:“皇爺,李輔臣的使者已經等了好幾天了.”
李輔臣往李自成這邊派來的使者名叫賈國楹,是大明的湖南巡撫賈復漢的兒子,是李吉貞的妻舅。
他來武昌府的目的,當然是請李來順一起出兵打江西的。
李中山總算是湊夠了該給李輔臣的八十萬兩兵費,所以李輔臣最近已經準備出兵江西了。但是江西的地形挺險要的,三面環山,一面是長江和鄱陽湖。如果只從一個方向下手,怕是比較困難,所以李輔臣就想著兩面夾攻。
不過李自成現在對進攻江西的興趣寥寥——一個九江打來打去都沒得手,打得他心都涼了。而反觀李輔臣、李中山父子,攻城略地,尤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很明顯的,這個“十八子,主天下”的十八子是說李輔臣、李中山他們啊!
既然這個“李天下”是李輔臣和李中山的,那李自成還瞎折騰個啥?安生一點,把手裡的地盤再好好經營一下不好嗎?
不過,李來順和劉一虎卻都還想著要再努力一下。
即使他倆不想努力,下面還有一群闖營的二代三代,都還想著當復明功臣呢!
看見李自成好像不接劉一虎的茬,李來順就幫腔道:“皇爺爺,南王畢竟是咱們自家人……他的面子總是要給一點的。
如果將來他和英王真讓天下改姓李了……那孫子也算是一家皇親國戚了,總要幫著出點力吧?”
黃植生也提醒說:“皇爺,之前咱們可以以防吳為藉口,現在吳三桂似乎是病倒了。吳家又出兵西域,說是去平葉爾羌的亂子……咱們再不出兵配合,恐怕也說不過去吧?”
李自成皺著眉頭道:“額總是覺得這事不大靠譜……這個吳三桂狡詐的很。莫說現在還沒死,只是生病了。就算是真的風光大葬了,額都要懷疑他是詐死!”
“皇爺爺,你看這樣行不?咱們多修一點烽火臺,東征的大軍開到哪裡,烽火臺就修到哪裡。如果吳三桂出兵偷襲咱們,只要烽火一起,孫兒馬上率兵返回。”
劉一虎點點頭,翹起大拇哥道:“王爺的這辦法好,吳三桂要偷襲咱們,無論走水路、陸路,都得好幾百裡。咱們烽火一點,前線的將士馬上就能知道。等他們返回武昌,吳三桂多半還沒到呢!”
“這辦法倒還行,”李自成琢磨了一下,笑道:“那明天我就見見那姓賈的,和他商量出幾個出兵的條件……一虎,來順,黃先生,你們一起陪我吃個飯,額們邊吃邊聊,商量一下該找李輔臣要點什麼好處?
對了,嗯已經讓廚房準備了額們武昌的名菜,水盆羊肉、葫蘆雞,肉夾饃……可一定要多喝幾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