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長安,皇城。
康熙搞“合眾國”,搞“殖民主義”的訊息,很快就報告到了大周皇帝吳三桂那裡——還不是哪個吃裡扒外的議政王、議政大臣報告的,他們的訊息傳遞沒那麼快,這第一個送到吳三桂這裡的密摺是“臣孫玄燁”用八百里飛遞送到長安的。
“老大、老二、老三你們怎麼看?”
吳三桂看到自己的三個兒子已經一一傳看完了康熙的密摺,就笑著發問了。
“父皇,”吳應熊道,“看來康熙已經決心當一個遼國皇帝了今後咱們的對手就是大明瞭!”
吳應麒則補充道:“父皇,兒臣覺得咱們的對手是大明的三李王!除了李輔臣、李中山、李來順之外,皆不足為懼。”
吳國貴則搖搖頭道:“父皇,據兒臣所知,大明的中樞是由大將軍錄尚書事李中山,尚書左丞陳永華,尚書右丞盧三好三人掌握的。如今李中山經略河南,國中之事就由陳永華、盧三好同領,李輔臣、李來順在大明中樞沒有多大的權力。”
吳三桂點點頭,道:“三李共大明,一李在中樞,二李鎮地方左陳右盧為輔弼。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兒吧!那咱們該怎麼對付他們?”
這是吳三桂第一次表態要對付大明瞭!
之前雖然有大周、大清、大靖三國同盟和所謂的大明包圍網。
但那都是底下人在和大靖、大清那邊的人搞,吳三桂只是不反對,並沒有大力支援。
另外,當時吳三桂的主要精力還在支援康熙鬥福全!大周、大清是不是會真的結盟也難說。畢竟福全要勝了,他是不會和康熙一樣親周反明的。
而現在,大清那邊的新國策都定了——就是要當新大遼了!
有了這個新國策,周清同盟也就有可能成真了,所以大周的國策,也可以從反清為主轉向反明為主了。
“父皇,”吳國貴道,“兒臣覺得應該集中力量先打掉李自成、李來順李自成年事已高,不復當年之勇。而且觀察李順這幾年的戰績,他們的實力似乎也沒那麼強,只是藉著昔日的威名在虛張聲勢罷了。”
李自成、李來順最大的弱點是沒有多少老兄弟!
用兵打仗這事兒是個經驗主義的活兒,經驗豐富的老將老兵加上朝氣蓬勃的少年兵將,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力。吳三桂和李輔臣、李中山的軍隊之所以強,主要原因就是新老結合得好。
吳三桂有關寧老兄弟和陝甘反賊團,都是沙場上磨練了半輩子的狠人,而且他們的子侄輩也被吳三桂歷練出來了,戰鬥力自然很靠譜。
而李輔臣的團體雖然規模小得多,但是老兄弟、小兄弟的組合卻很是不錯,李輔臣自己是當年大同餘生的明軍降人的頭頭,而且他的兒子、義子、野種子又多,教導得都不錯,李中山又利用這些兄弟一起辦了精武門、講武堂,訓練出了一批基層軍官,再加上大量配備火器,軍隊的戰鬥力也相當強大。
相比之下,李自成、李來順的團體實在差太遠了。當年的老兄弟損失殆盡,而那些藏在民間成長起來的二代們,也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軍事養成教育。
他們剛起來的時候,看著挺嚇人的,還利用分田分地鼓動了許多貧苦漢子,一度也有席捲的氣勢。但隨著時間推移,李自成年紀老邁,李順團體又在武昌這個安樂窩裡安頓下來,他們的原形就露出來了。
這幾年和傑書這樣的對手在南昌、九江打得難解難分.實在是不咋地!
相比之下,李輔臣就猛多了,沒幾個月就啃下了傑書重兵佈防的安慶,現在又掃蕩大靖、大清(聯軍)駐守的皖南,一路勢如破竹,未逢敵手。
更早一些在廣東打尚家,在廣西打孫延齡、馬雄,逼吳三畏的時候,也都是銳不可當的。
吳三桂點點頭,笑道:“老夫早就想收拾李自成這個逆賊了.上回如果不是李輔臣橫插一槓子,李自成早就死了。下次朕再對付李自成,李輔臣、李中山會不會插手?”
“父皇,兒臣已經安排好了。”吳應熊笑著接過話題,“李家兄弟很快就要反目.廣東、廣西也會出亂子,說不定咱們還能趁亂拿下廣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