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的大清,都已經到了議政王大臣可以罷免、選舉皇上的地步了也就只能合眾立國了!
不過常寧聽見康熙的“開發塞外,合眾立國之策”,臉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他是盛京將軍!
盛京將軍的轄區本來是他一人說了算的,現在怎麼回事?還要分一塊出來給什麼吉林將軍.還要讓關內的藩主們在剩下的盛京地盤上建立投下軍州?
這樣一來,他的權力不就小了嗎?
可是常寧卻沒發反對康熙的法子因為大部分的議政王、議政大臣的地盤都會分在關內!
頭下軍州就是他們的退路!
如果關內混不下去,還能去塞外的軍州繼續混!
常寧要反對,那就是要斷大家的退路,這事兒怎麼能行?
就在常寧想反對而不敢反對的時候,康熙又笑著對常寧道:“老五,朕在關內也給你封個節度使吧?登州府怎麼樣?登州離遼南(遼東半島)很近,你的頭下軍州就設在遼南.這登州、遼南就隔著一道海峽,來往多方便?”
這個條件聽上去還行!
常寧盤算了一下,點點頭道:“皇上,您分給臣地的封地,臣弟非常感謝.不過臣弟在盛京周圍還有許多莊子,應該如何處置?”
“都是你的!”康熙笑道,“諸位臣工,朕還要在盛京給你們分房子分土地!等盛京發展起來,咱們大清就正式施行兩都巡幸制咱們北京住幾個月,盛京住幾個月!大家意下如何?”
還能如何?
當然是贊成了!
康熙現在終於開始幹人事兒了,他們當臣子的能不贊成?
於是在一片“皇上聖明”(這話現在的意思就是“我們同意”)聲中,康熙提出的“開發塞外,合眾立國之策”,算是得到了透過。
康熙吸了口氣兒,雖然不滿意.但也只能這樣了!
誰讓東北的人口都叫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這些祖宗弄沒了?現在要重新開發起來,是不能靠朝廷有限的力量的,靠民間單幹更加不行,必須合眾臣之力,大家一起搞,那才能搞起來。
所以這個大清.現在也只能搞“合眾國”了!
說完了東北大開發的事兒,康熙又把目光轉向了國舅爺楊起隆。楊起隆現在可威風了!臨陣脫逃有功,不僅當了國舅,還封了一等公——別人是什麼“一等超勇公”、“一等超猛公”,也不知道他這個一等公是個什麼公?反正很厲害就是了。
康熙一指楊起隆,對一眾議政王、議政大臣道:“諸位臣工,朕還打算派朕的國舅楊起隆為朝鮮監國大將軍,命他出兵朝鮮,幫助朝鮮君臣抗明抗倭.這一次出兵所需要的兵力和兵費,都由國舅自籌。將來朝鮮的事情,也由國舅自行決斷。諸位以為如何?”
楊起隆出兵朝鮮的事兒,一群議政王、議政大臣早就知道了——都打過招呼了!
大傢伙當然沒什麼意見了不僅沒意見,而且大多往楊起隆那裡投了資!
狡兔三窟嘛!
萬一關內守不住,關外也守不住,那咋整?
所以得在楊起隆那裡也留個後路,家裡有“餘子”(多餘的,沒發安排的兒子)的就讓他跟著楊起隆去朝鮮再開個“分家”.殖民嘛,就這麼搞起來的。
都是一群在老家沒產業的破落貴族、窮光蛋、街溜子組團去海外打江山。要是家裡有領地可以繼承,有個什麼公爵、侯爵、伯爵的可以當,誰吃撐了飄洋過海出去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