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退休之後,就感覺生活沒有了點目標,要不是還有玩收藏這個愛好,恐怕日子會過得更加無聊。
因此,胡楊想要聘請他做副館長,他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的。
王老先生激動得都不知道說什麼好,先不說別的,當館長這聽起來就很威風呀!回家後,老伴聽了都會很高興。
他就一個泥腿子,當博物館館長,這說出去誰相信?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世界無常。
“還有,既然要做,我們就肯定得做專業一點。還有個任務要你們兩老去做的。”胡楊說道。
“什麼?你說。”
“多去找不同型別、不同年代的農具回來。當然,這方面我也會留意,增加博物館的庫存等,這是一家博物館的底蘊,需要重視的。”胡楊跟他們說道。
一座博物館,哪怕是私人博物館,才兩三百件藏品,這是會讓人笑話的。
兩老聽了,均點頭,表示沒問題。
古代農具,幾乎沒有造假的,實在是沒太大收藏價值,沒有造假的必要,所以不用擔心收到假貨之類。
他們只需要去查詢,每一種農具誕生的年代,有什麼故事等等,充實這些文物,讓農具也有內涵起來。
任老師明白,接下來他們肯定會比較忙,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學習如何管理博物館,還要請懂專門修繕農具的師傅,作為博物館農具日常維護工作者等,都是他們要去做的,胡楊顯然沒有時間管這些事情。
而直播間,有人還出主意,可以嘗試弄一些微型農具手工藝品出售,當做博物館的一項收入。
在他們看來,完全沒有賺錢的專案,單單靠私人輸血的博物館,是很難維持下去的。這並非在質疑胡哥的財力,而是總不能博物館的一項小小的開支,都要胡哥墊進去吧?
事實上,微縮農具工藝品並不少見,適合在家庭的客廳及收藏品室和酒店咖啡屋等娛樂場所擺設。
目前收藏品市場和工藝品市場推出的款式已經愈百種,包括推車、獨輪車、雞公車、平板車、馬拉車、土車、翻斗車、人力車、牛車、轎子、風車、水車、紡車、機井、磨、碾等。
現在的人們對於消失了的東西,往往有一種懷舊的情結,老一輩子用的物件,如今已被淘汰,被現代化的“鐵牛“替換了,當看到這些民間農耕的老物件:一輛獨輪小推車、一架紡線車,禁不住“觸物生情“。
正是這些獨特的老物件,很容易博得消費者的好感和親切感,極具有吸引力,這就是模擬微縮農具工藝品的賣點。
他們表示,如果這些工藝品用高檔木料來加工製作,比如紅木和實木,價值將隨之升高,價格也將更加可觀。
這些建議,胡楊沒放在心上,感覺沒必要搞成商業化。但任老師卻記了下來,感覺可以嘗試。
其實,賣工藝品,早就有先例,有博物館是這麼幹的。就像你去遊樂園,也有一些紀念品出售,而且還不便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