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心裡的那絲僥倖徹底破滅。
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已經成長到她無法掌控的地步了,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就是為了引她入甕!
“那你發誓,決不傷害安王!你答應哀家,哀家今天就出宮!”
霍衍之嘲諷一笑。
“朕乃天子,一言一行皆為國之表率,何須向你一蛇蠍婦人發誓。你信也好,不信也罷。今次出宮後,你是不可能再見著他的了。”
太后失聲喊道:“不!”
她知道事情已無轉圜之地,也不願放棄那高高在上的尊嚴繼續哀求,只跌坐回去,扯著前襟大口大口地喘氣,沒掉一滴眼淚。
臨走前,霍衍之不冷不熱地扔下一句。
“都說禍害遺千年,太后若能活得長久些,沒準還能看到成人後的安王。在他明理懂事之前,您就別想著讓賀家替你做什麼手腳了。安分些,否則,朕也不能保證會做出什麼來。”
霍衍之雷厲風行,回宮當天就處理了一批人,包括次輔等人在內。
安王府上上下下換了一批人,就連安王妃的陪嫁婢女都被賣的賣、趕的趕,只剩了一個尋常進不了內院的小丫頭沒被清算。
看著府裡的零落模樣,安王妃險些沒嘔出一口血來,當場去世。
翌日,太后突然移宮。
京城裡人心惶惶,眾人都以為,安王府一定出了什麼變故,多半是跟皇家陰私有關。
畢竟,被抓進了大理寺的次輔一家,身上背的罪名可是“欺君罔上,意圖篡朝”!
皇帝不提,底下的大臣們也噤若寒蟬,都揣著明白裝糊塗。尤其是大理寺的人,巴不得快刀斬亂麻把次輔一系給定案,省得他們天天膽戰心驚。
處理完這團亂麻過後,剛好年關封筆,霍衍之總算能分些精力出來,考慮下兒女情長的事了。
可,他還沒移駕出宮,就接到了一封來自吐蕃的火漆密信。
信是驍郡王親自寫的,或者說,現在該改口喊他吐蕃王了。
霍衍之對此早有預測,自驍郡王趕回吐蕃,他已命西南軍進入一級戒備狀態,隨時準備接應驍郡王。
沒想到,驍郡王沒要他一兵一卒,竟全靠自己就把這王位給拿了下來,叫他佩服不已。
但,最令他震驚的不是驍郡王當上了吐蕃新王這件事,而是信裡透露的另一件事。
信裡,吐蕃新王告訴了他一個好訊息,自己娶了個新王妃,是大齊平民。
這算是再度聯姻,王妃背後不牽涉吐蕃境內任何一方勢力,吐蕃新王請他安心坐龍椅,起碼在他二人有生之年,吐蕃和大齊都能太平無事。
霍衍之看到那句新王妃是大齊人時,心裡就咯噔一下,嗅到一絲不詳意味。
果然,吐蕃新王下一句話就是,那位新王妃和先夫生有一對兒女,女兒不幸淪落到大齊皇宮中為奴為婢,十分悽苦。
由於新王妃十分思念女兒,他愛屋及烏,已經封了這個繼女為吐蕃公主,準備把她迎回吐蕃去過好日子,給她選王夫。
吐蕃新王在信裡還苦口婆心地說,雖然只是繼女,但仔細算下來,也能喊霍衍之一聲表哥。他這個做表哥的坐著龍椅,每天吃香的喝辣的,怎麼忍心叫親親表妹淪為旁人奴婢,為人驅使?
霍衍之的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
這樣的表妹,他可一點都不想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