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城畢竟是遼東屬國郡治,所以,整個城池的規模也是比較大,再加上柳毅率三萬人駐守,也算得上固若金湯!
公孫瓚若只領四五萬士卒攻打昌黎縣城,則無法建功;而若攜全軍攻打昌黎縣城,則陽儀又率大軍於公孫瓚身後攻打公孫瓚!
如此幾番下來,公孫瓚沒有佔到絲毫便宜!
而後公孫瓚便將目光鎖定在陽儀的城外大營並且將其自己的營寨重新建在陽儀大營西!
先前遼西郡盧龍要塞戰敗,公孫度知曉公孫瓚必然會引兵攻打遼東屬國,所以便也做了充足的準備,昌黎縣城內的糧草也足夠柳毅、陽儀大軍食用數月之久!
公孫瓚鑑於自己暫時沒有辦法,所以便在營中駐紮下來,等待公孫範的五萬大軍抵達以後再行商議!
又等了數日,公孫瓚派遣出去的斥候回來彙報說公孫度親率五萬大軍字遼東郡向遼東屬國殺來支援陽儀和柳毅!並且距離昌黎縣也僅僅只有五十餘里!
公孫瓚得此訊息頓時大喜,而後連夜領五萬大軍並五千白馬義從向公孫度大軍殺去。
一日以後,公孫瓚如期和和公孫度遭遇,而公孫度由於有了先前的失敗,此番進軍比較小心,所以也沒有收到公孫瓚埋伏。
而對於公孫瓚得搦戰,公孫度也只是堅守營寨不出,於是一場旗鼓相當的大戰並未發生!
而三十里開外的昌黎縣卻爆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戰爭,駐守在昌黎縣城外的陽儀,當夜偵查到公孫瓚率兵向東殺去,知是公孫度援軍即將達到,所以也偷偷摸摸的連夜出兵尾隨公孫瓚,準備接應公孫度!
奈何,公孫瓚留守大營的副將單經卻也發現了此情況,於是單經盡起營中大軍,直接攻打陽儀後軍,陽儀大軍倉皇之下,卻是小敗一場,而後領剩餘的兩萬五千大軍退入昌黎縣城!
公孫瓚對峙公孫度四五天絲毫沒有戰果,且又得知單經小勝一場,陽儀已經退回了昌黎城,便也沒有在與公孫度對峙,而是另大軍再度回到昌黎縣城外大營,並且後退十里下寨!
而公孫度則率五萬大軍佔據原先陽儀的城外大營,與城內的陽儀互為犄角。之後又從昌黎城內調出來三萬大軍!
如此,公孫度在城外便與公孫瓚有一戰之力!並且公孫度也數次領兵與城內的柳毅夾攻公孫瓚!
然而公孫瓚也不是易於之輩,雖然公孫度兵力稍勝一成,但是機場爭鬥下來,公孫瓚也沒有吃虧!
兩人因為幾番爭鬥互有勝負,且又不能一戰而勝,所以二人也不著急決戰!
公孫瓚不想與公孫度決戰是因為在等待公孫範五萬大軍!!
公孫度不願此時與公孫瓚決戰是因為剛剛徵召的青壯還沒有能訓練成軍,僅僅只能防守城池,公孫度想訓練完畢之後在與公孫瓚一戰!
而就是這樣的一場等待,勝利的天平便開始慢慢向公孫瓚傾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