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柔得知身後有大軍殺來,知道中了田疇之計,而且又不知道身後有多少敵軍,而看著前方空蕩蕩的大營又一時間沒有了主意!
“將軍,想必這次是田子泰給我們下套了,後方埋伏大軍數量不知,而前方大營又空蕩蕩的,想必往前往後都不容易。
即然田子泰想將吾等全殲,必然會在吾等回撤的路上安排了大量伏兵,對吾等突圍必然困難重重,因為田疇以為吾等必會拼死突圍!
但若吾等繼續進行前進,向前面殺去,田疇雖有準備,但必然不會準備太多,說不定吾等能出其不意拿下田疇,如此或許還能反敗為勝!”鮮于銀開口建議道!
閻柔聽聞此言,想了想也覺得有些道理,此時也已經沒有其他辦法,所以閻柔開口喊道:“兄弟們,狹路相逢勇者勝,隨我一起殺出去,活捉田疇!”
“活捉田疇!”
“活捉田疇!”
而後閻柔遍率領大軍向營中殺去,然而大軍剛殺入大營之中後,先前逃回大營內的齊周早已經在先前佈置的絆馬索處等待,見嚴柔大軍殺進大營,便紛紛拉起絆馬索,頓時閻柔麾下大軍成片倒下。
對於閻柔而言,雖然損失了一部分士卒,但是也生生的打過了西大營,便向中大營殺過去。
然而,剛剛進入中大營,公孫述和田疇兩人分別率一萬大殺出來,閻柔大軍頓時大亂,再加上閻柔身後的關靖也引兵殺到。
閻柔自然不敵,戰死者不計其數,而剩餘士卒也都紛紛膽寒,跪地求饒者也不計其數,最終閻柔等將無奈,又害怕北面有埋伏,遂也跟著向田疇投降。
田疇見閻柔等人願意投降而且此戰又大勝所以便欣然接受了閻柔等人的投誠。
此戰,田疇只不過損失了不到五千士卒,但卻俘虜了不到兩萬騎兵。並且,田疇從當下的三隻大軍中抽調精銳骨幹充當這隻俘虜大軍的軍官,組成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
而後,田疇命令公孫述、關靖、鄒丹分別駐守代郡、上古郡和涿郡。而田疇自己則率領三萬大軍返回廣陽郡,當然閻柔、鮮于輔等將也被田疇一併帶回了廣陽郡薊縣。
返回薊縣之後,田疇便將閻柔叛亂的戰報報之公孫瓚,至於閻柔,鮮于輔等人的任命則等待公孫瓚返回再說。
在遼西郡的公孫瓚接到了田疇的戰報自然大喜。而後回信給田疇,命公孫範領兵五萬,並閻柔、鮮于輔、鮮于銀和齊周等將一同北上遼西郡!
而且此時公孫瓚在遼西郡的八萬大軍已經休整完畢,且公孫度先遣大軍,陽儀和柳毅二人率領的五萬大軍也已經開到了遼東屬國,大戰也一觸即發!
公孫瓚次番從遼西郡的郡治陽樂縣出兵,攻打遼東屬國昌黎縣,並且整個八萬大軍分為前後兩軍,前軍兩萬人為先鋒,而公孫瓚自己親率五萬五千大軍並五千白馬義從為後軍,兩軍相隔十里以為呼應!
陽儀和柳毅得知公孫瓚率軍從陽樂縣而來,一是遣人向公孫度求救,二是兩人商議應對之策!
商議一夜之後,陽儀和柳毅決定分兵駐守昌黎縣,陽儀領兵三萬在昌黎縣縣城外西南方向三里出安下一座大營,而柳毅率兩萬大軍並城中新徵的一萬老弱駐守昌黎縣城!
十日後,公孫瓚先鋒大軍如期而至,見陽儀和柳毅以昌黎縣城和城外大營互為犄角般的防守,知無法取勝,於是便在昌黎縣城西十里出安下大營!當夜,公孫瓚攜六萬大軍抵達大營。
之後數日,公孫瓚每日都引大軍前去搦戰,但陽儀和柳毅都是堅守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