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四年八月二五日,晨。
濃霧籠罩著江面,整個江面上霧靄氤氳,氣象森嚴。
客船順著白河沿江而下,彷彿行走在峽谷中的奔馬,一路上不知見了多少波濤洶湧,又見了多少絕壁奇峰。
船上的客人早已見慣不怪,失去了往日的那種驚歎,江面突然開闊起來,腳下的客船也跟著漸漸趨於平穩,客人們走出船艙向外一瞧,頓覺天穹低垂,江山的濃霧也漸漸散開,一座雄偉的城池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一旦踏上襄陽這片地界和劉景升他們一照面,老朽在世人的眼中就不再是那個養志不仕的孔明瞭。” 胡昭站在船頭,淡淡的看著從城門中迎面而來的一行人。
“先生,其實…你大可不必委屈自己,那賈文和言語中並無逼迫先生之意,先生何必…”一名青年男子站在胡昭身側,眸子裡滿是尊重和難過之意。
尊重,當然是因為胡昭的才高八斗的學識和抱瑜握瑾的風骨值得他尊重。
而難過,則是因為他的原因,胡昭不得不勉強接受賈詡的條件駕舟南下離開了他隱居之地。
“痴兒,既然你我都知道這個世道便是吃人的世道,又如何能夠真正的做到獨善其身呢?更何況前將軍託人帶來的那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還是深得為師的心意。
為師這一路走來,沿途聽了不少,也看了不少,才明白為師這些年充耳不聞窗外事確實是錯了。為師自己喜歡清靜、喜歡讀書,便也拘著你們不得隨意下山。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時過境遷,先賢們的那一套‘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的思想早已落伍了!”胡昭拍了拍青年的肩膀微微一笑,重新回到古井不波的模樣,彷彿看淡了世情的山中老僧一般。
“不錯,這是個吃人的時代,卻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為師老了走不動了,但是仲達你不一樣,你還年輕,年輕得讓人嫉妒。如果你不能順應這個時代,時代就會將你遠遠的拋在腦後。”
青年就是仲達,也就是賈詡比較看重的青年才俊司馬懿。
聽著老師的苦口婆心,司馬懿點了點頭,腦海中卻想起那日賈詡和老師在草廬中詳談時說起這話的神態。
聲音鏗鏘有力,語氣中隱約有些許殺伐之氣。
他明白,賈詡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還可以換一種方式理解:如果他不能順應時代,那麼被時代拋棄的不止有他,還有他司馬一門!
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草雞怎可與蒼鷹比高?賈毒夫,你給我等著,今日就讓你瞧瞧小爺的本事!
司馬懿悄悄的攥了攥拳頭,看著城門口那行人漸行漸近,戰力暴燃。
……
碼頭上一團和氣,郡衙中則是完全相反。
雖然敵對兩方還沒有撕破臉皮,也談不上什麼劍拔弩張,不過兩行威風凜凜的將士手執鋼刀、大斧、長戟和短劍分列殿前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劉表的心態。
本州迎接你孔明先生前來荊州,那是本州推崇和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