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天地皆助力啊!”
在歷史上,三國時吳魏有皖城之戰。
東吳大都督呂蒙對吳王孫權說,“今淮水暴漲,天時在我。堆土成山攻城,耗時太久。那時,敵人城防已固,援兵必定到來,皖城不可奪也。現在我軍士氣高昂,當四面齊攻,必可一舉破城!”
吳王孫權用其謀,吳軍悍將甘寧率精銳士卒,呂蒙擂鼓助威,僅一頓飯時間,就將城攻破,擒朱光,俘數萬曹軍。
局勢何其相似?
戰鼓如雷,齊軍攻勢如潮!
“城破啦!城破啦!”齊軍歡聲雷動,王伯仁先登而上,率先開啟缺口。
一處破,處處破,亦是不過一頓飯時間,齊軍就攻破了相州城。
高駟心中震動,突然之間響起了歷史上無數攻城戰例,同樣也自我驚醒。
以攻城速度而言,南梁的白袍軍主將陳慶之最為顯赫。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大通元年,陳慶之率七千白袍軍護送元顥北返。
自銍縣至洛陽,行程三千里,四十七戰克北魏三十二城,一往無前,可謂戰無不勝。
號稱功蓋曹操,禍比董卓的一代梟雄爾朱榮,傾北魏百萬之兵都奈何不得他。
但是度河時,突如其來的山洪無情地衝走了那支百戰百勝的白袍軍。
以少勝多,以奇勝正,往往會大耗氣數。
若是事後屯田養兵,積蓄力量,用萬民氣數補充還可報無事。
若是平時濫用民力,不修養生息,戰時抽調人馬,無論有多少氣運,多大勇力,都會消耗乾淨。
到了大勢已去之際,縱然是力拔山嶽的西楚霸王也只能自刎烏江。
何也?這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緣故。
舉一反三,對於有大氣數的臣子,只用其才,賞賜官爵,不給其聚眾化運的根基,就算其人有真龍天子之命,行此策也可將其消磨乾淨,變成池中鯉魚。
集眾而行,恩威並施,這就才權謀之道的無上真意。
故而君公越強,臣下越弱,統籌四方,能斷絕下犯上之危。
若非有望氣之神通,普通人如何悟得種種密不可傳的君王之術?
用此法駕御群臣,賞罰分明,才能彰顯天威難測之意。
高駟停下擂鼓,面向崔略和虞世南道:“二位先生,相州城破,魏郡定矣。然,下一步發展,也該籌劃了。”
“賀喜主公,咱們齊軍終於有了塊立足之地。”崔略當先說著。
“下一步,某以為當祭告天地,正式開創霸府。”虞世南道。
高駟笑道:“不錯。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望著攻入城內的齊軍,他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