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進入了大廳,高駟見到了另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文士正在品茶,彼此介紹後,就分賓主坐下。
此時,七月初,天時猶熱,寒暄了幾句,高駟就說著:“久聞先生大名,不知今日來此有何見教?”
薛元敬開門見山道:“請將軍立即發兵,解相州黎民之倒懸。”
高駟笑道:“先生莫急,此固我所願也。”
恰在此時,掌管軍情的崔略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著:“主公,河北召討行轅來了訊息。”
高駟精神一振,問著:“說了什麼?”
崔略說著:“楊義臣之子元麟親自領兵八千,前來攻打我們鄴城。”
高駟不禁說著:“終於來了,這楊義臣還真為朝廷盡心竭力,也算是一代良將,可惜的是,生不逢時。有楊廣這昏君在,他平息不了動亂的。”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他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楊義臣,擔任河北招討大使,下面遍地烽煙,才發兵山東,河北又失了一郡,首尾難顧,也不能徹底平定叛亂。
楊義臣在山東和王薄等對陣,聽聞鄴城有變,能忍耐到現在,才遣子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著:“那楊元麟,又如何用兵?”
“據說那楊元麟,立刻以其父的名義,命令橫山都忠武校尉王成成和蘇邕聽令,共得步兵六千,騎兵兩千,已於兩日前發兵了。”
“嗯!”雖說楊元麟籍父之名,但是現在亂世中豪強多是自保,他短短一月不到,竟然可以徵兵八千,哪怕是耍了手段,也非常了不起。
“楊元麟又以軍情緊急,調撥了邊軍五百,由蘇邕之子蘇烈掌之。”
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邊軍,這已是有幾分僭越了。
高駟聽了,本不在意,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問道
“這蘇烈,是不是打敗張金稱的那個?”
“正是!蘇烈,字定方,乃是蘇邕之子,十五歲跟著父親討賊,從無敗績。”
史書記載的蘇定方,少年遂父討賊,青年投靠夏王竇建德。夏亡,奈降唐。
再往後,十二年蹉跎,得授百夫長。以兩百騎夜襲阿突厥可汗大帳,立下曠世奇功。
自此將星閃耀,滅三國,擒兩主,為李唐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高駟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韓世鄂、王伯仁,麥氏三雄聯合帶上兩府兵馬,前去圍攻相州,並且帶上三千石糧食。
某要在楊元麟到來前打下相州,全據魏郡!”
“將軍好魄力,如此薛某就在城中恭候大駕了。”薛元敬提出告辭。
“先生請。”高駟順水推舟,送走薛元敬,表明了自己志在必得的態度。
等只剩下崔略和虞世南後,他才悠閒說著:“我們雖有三萬眾,但是相州城高大堅固,又有五千人守衛,足可抵禦咱們一段時間。若是楊元麟到了,內外夾擊,咱們非吃敗仗不可。”
頓了一頓,又說著:“楊元麟大軍來襲,我鎮新建,決不能兩面受敵,相州城下可虛張聲勢,咱們真正的兵馬得同楊元麟一決雌雄。”
崔略道:“不錯,我這就加派探馬打探軍情,主公可召集眾將,宣揚強攻相州,暗裡去埋伏河北行轅即將到來的大軍!”
虞世南聽了,也說著:“主公,當匯聚全軍,打個堂堂正正之戰!”
高思聽罷,不由大笑,說著:“英雄所見略同。此陣雖小,卻極為關鍵。先前滅了張金稱,有人就說咱們只是打敗了夥賊寇,並未心服。這次就來個堂堂正正的決戰,打出個真正的威名來!”
崔略和虞世南聽著,心知主帥的信心也是最關鍵的,心中尋思,又打量著高駟的狀態,共同答著:“主公不以敵強而怯,臣等自願從命,共克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