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一日三省之。許維做不到一日三省,但可以一事一省之,對親身經歷過的每一件事都進行總結探討,反思自己在這一事情中得到什麼失去什麼,不足之處在哪,也只有這樣才會有進步的機會。
機會永遠只會送給有準備的人,許維知道自己並不能與那些銜著金鑰匙出生的高官顯貴之子相比,一窮二白到底。至多可能是私生子,還上不得檯面的那種。只有百倍的努力付出,才會贏得輝煌的將來。
並且許維隱隱感覺得出,這兩淮鹽引案一旦落幕,必將讓兩江官場重新洗牌,而自己也許可能會從中得到些利益。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在日後的爭鬥中站穩腳跟。
隨後所發生的一切皆如許維所料,江春也被押入京。審問時,江春“惟自引咎,絕無牽引”,既保全了一些高官,又保護了兩淮鹽商。乾隆皇帝以江春誠實,遂置不問,還賜畫一幅以安其心,畫名《鬼趣圖》,官商遂得以解脫。
次年六月,兩淮鹽引案完結,因案涉多任兩淮鹽政及鹽運使與眾多鹽商。官商勾結,侵吞稅銀千萬兩之多,連續舞弊達數年之久,上下相欺,貪利成風,故有多名官員遭到處罰,整個兩江官場確如許維及江春他們所料一般被掀個底朝天,重新洗牌:
兩淮鹽政高恆、兩淮鹽運使普福因蝕鹽引餘息,收受、私銷銀兩等罪狀,著斬監候。
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以隱匿提引銀兩、私行營運寄頓等罪狀,著斬監候。
歷任鹽道官員多達三十二人,均遭革職並多以流放漠北慘淡收場。
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明德因不能詳情早定章程,革除積弊,均屬不合,故分別以照溺職例革職免去高晉兩江總督銜,照私罪降三級調任東河總督,明德降三級出任江蘇布政使,彰寶出任江蘇巡撫。
大學士紀昀,私洩機密,著革職流放新疆。
兩淮鹽引案的大幕緩緩落下,而許維則悄悄地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注:
1、萬壽節與聖壽節
清代稱皇帝誕辰為“萬壽節”,皇太后誕辰為“聖壽節”,皇后誕辰為“千秋節”。“萬壽節”與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和冬至節氣並列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合為清宮三大節,屆時舉行儀制規定的慶賀儀式。
清一代共有十個皇帝,但能活到“周甲”“古稀”“髦耋”之年的卻不多,所以清宮舉行大規模的慶壽活動——“萬壽慶典”也就只有幾次:
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皇帝玄燁六旬之壽,
再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八月十三日皇帝弘曆八旬之壽,
此外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六日皇帝琰六旬,也舉行過一定規模的慶典;
另有兩位皇太后——崇慶皇太后和慈禧太后也舉行了規模較大的壽典活動,其中乾隆為其母崇慶皇太后的更為隆重。
2、鹽引:鹽引本是官府准許商人運銷鹽的憑證。宋代以後,歷代官府准許商人憑"引"運銷鹽、茶,稱作引法。宋徽宗時,鹽鈔法敗壞,宰相蔡京為維持官府專利以搜刮財富,於政和三年改行引法,限定運銷區域、運銷重量和鹽價,編立引目號簿,每引一號,前後兩券,後券稱引紙,商人繳納包括稅款在內的鹽價領引,憑引支鹽運銷。到清朝,產鹽省份專設鹽政、運使等官辦理鹽政事務,發引時收繳的手續費,也稱作鹽引,每引鹽二百斤,提引銀三兩,這鹽引一項不是個小數目,兩淮鹽政每年至少要收繳二十多萬兩,多時達五十餘萬兩。
3、江春,字穎長,號鶴亭,又號廣達,歙縣江村人。家世業鹽,寓居揚州,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
江春富埒王侯,熟悉鹽法,精通商務運籌,練達多能。在江春擔任兩淮總商的50年中,兩淮鹽業達到鼎盛,深得乾隆皇帝的器重。
4、盧見曾(1690-1768,字抱孫,號澹園,別號雅雨山人,清山東德州人。雍正三年,出為四川洪雅縣知縣。累官至兩淮鹽運使。告歸。刻有《雅雨堂》叢書,著有《金石三例》、《出塞集》等一批頗有影響的著作。後因兩淮鹽引案獲罪,終死於獄中。
5、羅聘:揚州八怪之一,(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四年,羅聘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
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遊近10年,後因囊中羞澀而返里。返里後,仍以賣書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在京朝鮮人亦以重金收買。其時收入頗豐,但因豪爽揮霍,8年後還需別人資助路費,才得以返回故里。返鄉之後,作《梅花記歲圖》。嘉慶四年(1799逝世。
6、于敏中,字叔子,江蘇金壇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書華嚴、楞嚴兩經。累遷侍講,典山西鄉試,督山東、浙江學政。十五年,直上書房。累遷內閣學士。十八年,復督山東學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憂,歸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歿,回籍治喪。未幾,丁本生母憂,未以上聞。御史硃嵇疏劾敏中“兩次親喪,矇混為一,恝然赴官”。並言:“部臣與疆臣異,不宜奪情任事。”詔原之。尋實授。調戶部,管錢法堂事。二十五年,命為軍機大臣。敏中敏捷過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戶部尚書。三十三年,加太子太保。三十六年,協辦大學士。
三十八年,晉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如故。時下詔徵遺書,安徽學政硃筠請開局搜輯永樂大典中古書。大學士劉統勳謂非政要,欲寢其議。敏中善筠奏,與統勳力爭,於是特開四庫全書館,命敏中為正總裁,主其事。又充國史館、三通館正總裁。屢典會試,命為上書房總師傅,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十四年,病喘,遣醫視,賜人蓡。卒,優詔賜卹,祭葬如例,祀賢良祠,諡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