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些年紀的三目人族專家,有些擔憂道:
“哪怕動用我們最厲害的武器,核彈進行無差別轟炸。”
“事實上也是很難摧毀一顆行星的。”
“甚至摧毀其表面,都極大可能辦不到。”
三目人族專家的話語,同樣得到很多武器專家的認可。
別看蕭羽使用核彈,在小人國裡大殺四方,甚至快要能鎮壓一切不服了。
那都是因為,小人國的作戰環境實在是太小了。
加上蕭羽儘量的配合核彈的特點進行使用。
加上,哪怕只用到核彈的絕對毀滅範圍,往往也能籠罩住目標區域。
這才有了核爆恐怖如斯的直面感覺。
然而,這僅僅只是在小人國的特定環境之下。
核彈在現實世界裡,其實應該是稱得上人類具備最具破壞力和威懾力的武器之一。
在水藍星文明,核彈的破壞力,事實上一直被有意識的誇大。
比如核冬天啊,比如能毀滅人類幾十次啥的說法,總會被反覆提及。
甚至一段時間,官方都會對這種論調不加辯駁,甚至有意識的推動著這一論調擴散。
甚至還有科學家們,搞出一個人類滅亡倒計時的鬧鐘,來提醒大家要冷靜,千萬別發生核戰爭。
然而,核彈偉力是大,可是以上說辭,卻全都是誇張之詞,或者論據來自於各種所謂的理想環境下的理論模型。
核彈的威力增幅和當量的增加事實上是不成正比的,並且這比例係數還會越來越小。
且核彈的破壞力,受到環境的影響極大,令人恐懼的衝擊波和輻射波,其實是會被山川峻嶺,混凝土建築,氣候等等因素給抵消和吸收的。
半米厚的混凝土,就能吸收百分之五十的輻射。
在混凝土林立的城市裡動用核彈,從來不會說一發就廢了那麼簡單。
一座如莫斯卡那樣的重點城市。
摧毀百分之五十以上,保證其短時間難以恢復運轉,需要五十萬當量的核彈頭至少一百五十枚之多!
這還是對方位置是平原,環境適宜核爆衝擊波發揮作用。
如果地點換成山城那種地方,一枚核彈平一個山頭,或者沒入山谷裡聽一個響?
而在花旗國和莫斯卡劍拔弩張期間,雙方的情報分析都指出,哪怕雙方都把庫存核彈扔出去。
也並不會讓雙方失去戰爭潛力,常規戰爭依舊會繼續,甚至因為仇恨會更加的殘酷可怕。
這還只是兩大國之間。
要是按照地攤文上的核捆綁戰略那樣玩。
那麼多鋼筋混凝土的大城市,還有那麼多修建在山林之中的要塞一般的重工業城市或者據點。
再考慮一下這些城市的人防設施,可破壞這些設施又得多少核彈頭。
所需的核彈究竟得多少才能確保毀滅人類文明,這……真的是一個謎。
人類文明能搞到的濃縮核原料夠不夠造那麼多核彈,也必須打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