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假如一個女子的丈夫,天天給她引薦自家的兄弟,讓她夜夜做新娘,原因竟是為了讓她多生幾個孩子……
這還不一個巴掌抽上去,罵一句“你們全家都是神經病”,然後乾脆走人?
很快,殷姮就想到:“祝王看穿了這一點,自然對身邊的女人十分厭惡,卻又無法擺脫。他不敢拿妻子開刀,但服侍他的那些美人,又豈會好過?”
對於這些女人的伎倆,殷姮雖然從來不用,但聽一下就懂。
“如此一來,公主只要出面保下她們,她們自然會對公主感恩戴德。”
說完之後,她自己先感慨,這一招厲害啊!
這些美人本來就是陪她嫁過來的媵妾,渴盼能見到夫主,得到寵愛。公主若不給她們這個機會,她們必定心生怨恨。
所以,公主“大度”地給她們這個機會。
但這些媵妾不知道,這對夫妻的關係已經非常僵硬,糟糕到妻子派過來的任何一個人,祝王看了都覺得礙眼,會將不甘和憤怒,發洩到這些無辜的女子身上。
以他的身份,就算打死幾個媵妾,也沒人會管吧?
美人們吃夠了苦,自然會去求公主庇護。
因為她們都看過同伴的下場,知道若沒有公主,她們怕是死了都沒人問一句。
殷姮秀眉微蹙,覺得有點噁心。
她不是不清楚,當一個人受了太多的苦,只有一人能庇護自己的時候,為了尋求安全感,就會答應對方的任何要求。
久而久之,這就會變成一種畸形的依賴,渴望對方的認同,不敢反抗對方,不管被虐成什麼樣,都不敢離開,從而慢慢地變成此人的牽線木偶。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透過心理和精神,以控制他人的手段。
如此一來,景太后的舊例,自然不會在她孫女上重演。
惠王王后辛苦一世,結果兒子武王早逝,反倒為庶出的妹妹做了嫁衣,自己含恨而終,庶妹垂簾聽政多年,呼風喚雨,不可一世。
這樣的例子,足以警惕所有心機深沉的嫡出女性,讓她們對媵妾的控制更加嚴厲。
笨一點的,就等庶子一出生,全都抱過來養。
狠一點的,就去母留子。
最高明的,無外乎昭國公主這種,不著痕跡地控制姬妾們,大家還要贊她溫柔賢惠,大氣端莊。
難怪楚緩一心把嫡母當作親生母親,在他心中,對方本就是庇護了她們母子的大善人,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
“賢德之名,放在她的身上,倒真是可笑。”
殷姮知道自己的想法不符合時代主流,卻還是忍不住說:“這樣厲害的女人,我可不信她會抑鬱而死。”
“自然不會。”殷長贏輕描淡寫地說,“她是被襄王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