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嬤嬤點到為止,沒有再往下說。
沈夢知在退親之後,只去過義國公府一次,便是帶著眾人去找佘氏討要說法,卻不小心撞破了佘氏的好事兒的那次。
那夜,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差點兒將上京城鬧翻了天,在場的,應當只有夢合南不知道具體是怎樣的情景。
因為,夢合南在外遊玩,不在府中。
可既然夢合南不在府中,又是從哪裡見到過沈夢知戴過那支金簪?
很明顯,夢合南在說謊。
“金簪何其多,多得是樣式差不多的。男子不比女子,對這些細微之處從來不在意,一時看花了眼也難說。”
說話的不是夢合南,卻是青顏。
青顏坐在欄杆旁邊的竹凳上,低著頭,看不出臉上神色,只是一直撥弄著腰帶上掛著的那塊玉佩,將玉佩下端墜著的七彩絲線拿起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如此反覆,像是無聊至極,但語氣平緩,聽不出半點的不耐煩。
說過之後,還抬起頭來看著沈夢知,眼神無辜,“抱歉,一時嘴快,也不知道是不是說錯了什麼。”
沈夢知沒有理會青顏,轉而望向夢江南,“不知那狀紙中是如何說的?”
狀紙中提到了三點。
巧姨娘是有人約到鷺水亭的。
在鷺水亭中同沈夢知起了爭執,有人證。
沈夢知走後,巧姨娘便被發現死在鷺水亭中。
“人證是誰,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沈夢知問。
“是附近的百姓,每天的這個時辰都會過來取風乾的荇菜,說只聽見巧姨娘罵了沈姑娘,讓沈姑娘去死,以及沈姑娘說母……說夢大夫人頭七未過,他聽得害怕,不敢聽下去,便匆匆走了。回去之後,發現忘記拿荇菜,又折返,這才發現巧姨娘死在了鷺水亭中。”夢江南很是耐心的說。
仵作補充,“那證人說的,沈姑娘離開的時間,與死者死亡的時間在一個點上。”
夢江南道,“沈姑娘若覺得有不妥之處,可以親自問那人話。”
沈夢知搖頭,說不必了。
如此說來,那個證人她在途中遇到過,便是她拿到了那半塊香,回去的時候。
她那時候覺得那人低垂著頭從她旁邊經過,步子邁得飛快,像是害怕她,她以為是因為佘氏的事情,令人生了懼意,不曾想還有中途這麼一茬。
那人,她識得,無非是個淳樸的老實人,以賣荇菜為生,本本分分做點兒小生意養家餬口,要說被人收買做假證,她尚且不信。
也許是真的趕了巧了,聽到她和巧姨娘爭執便跑了,連亭子裡還有個夢合南都不知道。
只不過,能將時間掐得這麼準,連收買人做假證都不用,這般不露破綻,真不像是夢合南能做到的事兒。
沈夢知看向青顏。
巧姨娘是被人邀約到鷺水亭的,她也不是平白無故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