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謙默默嘆息,看起來,這李綱差不多是該用到這裡為止了。
讓他把主和派的那些廢物全都趕走之後,他的使命也基本上達成了。
接下來裴謙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想辦法找個不靠譜的將領,逐步地將軍權交過去,然後儘快開始御駕親征!
你李綱不是要五年才能打嗎?
那朕就找個三年、甚至兩年就敢打的將領。
想到這裡,裴謙看向其他的眾臣,尤其是一些武官:“誰有把握在五年內伐金?”
裴謙十分確定,只要有人站出來說,能在五年內伐金,他立刻就會成為下一任的樞密使,甚至可以成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至於天下兵馬大元帥……那不能給,那是裴謙自己當的。
如果兩人同時競標該給誰?那當然是看誰承諾的時間短了。
結果讓裴謙失望的是,面前的這些官員竟然全都低下了頭,根本不敢與他對視。
甚至還有幾個不開眼的大臣附和李綱的說法,說伐金之事過於重大,要徐徐圖之。
“徐徐圖之個屁!一群廢物!如何替朕分憂!”
裴謙氣得拂袖而走。
……
回到自己的寢宮,裴謙還在氣憤不已。
這些臣子都太沒有想象力了!
其實裴謙就想找一個好大喜功、心裡沒數的將領,抓緊帶著皇帝一起送。
但只可惜,目前朝堂中的這些人很多都是李綱提拔起來的,他們似乎……過分理智了一些。
想要找這位合適的將領,恐怕還是隻能往基層去找了。
眾所周知,基層的小兵中鍵盤俠應該是最多的,也不乏充滿熱情的愣頭青。
找一個合適的人選提拔上來,自然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只是……從何找起呢?
裴謙根本認不全這些人,自然也無從知道誰是愣頭青。一個一個召見吧,又太不現實。
轉念一想,決定翻一翻最近的奏章,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收穫。
翻來翻去,一份一看就很厚的上書,出現在裴謙的眼前。
“陛下已登大寶,黎元有歸,社稷有主……”
洋洋灑灑數千字,內容確實是不少。
裴謙看得有些頭疼,但為了大計,還是耐心看了下去。
這份奏疏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因為才看了沒幾段,裴謙就果斷抓住了重點,找到了他想要的內容。
“李綱、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奉車駕日益南,又令長安、維揚、襄陽準備巡幸,有苟安之漸,無遠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雖使將帥之臣戮力於外,終亡成功。為今之計,莫若請車駕還京,罷三州巡幸之詔,乘二聖蒙塵未久,敵勢未固之際,親帥六軍,迤邐北渡,則天威所臨,將帥一心,士卒作氣,中原之地,指期可復!”
這段話的意思其實很明確:陛下你才剛即位不久,怎麼就光想著往南跑呢?
李綱、黃潛善、汪伯彥這群廢物啥也不懂,就知道去南方偏安,這樣下去中原百姓的期待不是全都要落空了嗎?
皇帝都跑那麼遠,那中原的抗金將領就算再怎麼努力,又怎麼可能打的贏?
所以別跑了,趕緊回汴梁,趁著靖康之變發生的時間還不是很長,趁著金人對北方的統治還沒有穩固,陛下就該親率六軍、御駕親征,到時候中原這些金人只能被陛下按在地上打!
看到這封奏疏,裴謙簡直想要拍案叫絕。
真是深得朕心啊!
而尤其讓他感到驚喜的是,這位上書之人不僅是一位堅定的主戰派,而且還是一位比李綱要更加堅定的主戰派。
他上書不僅罵了汪伯彥和黃潛善這兩個真正的主和派,還把李綱這個主戰派,也給捎帶著一起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