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李綱,則是雙眼噙著淚花,感慨道:“陛下……有太祖之風……”
據說當年大宋剛建立的時候,太祖趙匡胤也是這樣在朝堂上跟臣子們打成一片的。
甚至有些人懷疑,或許趙構……乃是太祖一脈?
總覺得太宗頭上似乎有些綠油油的。
……
眨眼之間,數日時間過去了。
李綱的效率確實很高,三天之內就將那些曾經勸裴謙南渡的官員們全都收拾了一番,或是貶謫,或是罷免。
剛開始的時候,李綱還比較小心,每個官員都單獨上奏,詳細地陳述自己的處置方式,請裴謙批閱。
裴謙當然不會看,直接把李綱叫來痛斥一頓。
“朕念你是三朝老臣,才委此重任。沒想到你竟然這麼婆婆媽媽的!
“怎麼還能一事一奏呢?朕不要過程,只要結果!”
於是,李綱徹底放開手腳,過了幾天再開朝會的時候,之前趙構記憶中的那些熟面孔已經全都不見了,換上的全都是生面孔。
裴謙很高興,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這個李綱辦事還是得力的。
於是在朝會上,又說起了要北伐的事情。
“李相,朝中奸佞盡去,朕是不是可以北伐了?”
李綱也是頗為感慨地說道:“雖說汴京還在準備之中,但官家確實可以準備起程前去汴……等等,官家剛才說什麼?”
李綱懵了。
他一直以為,這一番大刀闊斧的操作之後,下一步無非是讓皇帝回到汴梁,號召天下人共同抗金而已。
至於真的對金人用兵……
那還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
畢竟李綱是指揮過汴梁保衛戰的,跟种師道、宗澤等人,也都打過交道。他十分清楚宋軍此時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說白了,短期內想打敗金人是不可能的,回到汴梁是做出姿態、收攏人心,接下來還要想辦法練兵,想辦法聯絡淪陷區的義軍,做出一番周密準備之後,才能再談收復失地的事情。
結果,陛下竟然問,現在是不是可以北伐了?
這是想早日去跟徽欽二帝團聚嗎……
裴謙面色如常:“朕說,是不是可以北伐了?
“金人肆虐我大宋土地,還有無數難民如雛鳥一般嗷嗷待哺,以待王師,若是不能收復失地、一雪前恥,朕寢食難安!
“所以,朕一天都等不了了,立刻為朕謀劃,召集天下之兵,御駕親征!”
李綱這才臉色大變:“官家,萬萬不可!我朝雖然還有可戰之兵,但連番潰敗之後,兵無戰心,而金人兵鋒正盛,斷不可貿然行事。
“尤其是御駕親征,天子豈可身陷絕地?即便是要對金人用兵,也要進行周密準備,絕對不可倉促!”
裴謙有些不高興,但想了想,李綱給出這樣的答案倒也在意料之內。
畢竟他這個當皇帝的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去送,但李綱即便是個主戰派,也總還是要考慮周詳的。
“那依李相之見,要準備多久?”
李綱想了想:“回官家,臣以為若要伐金,非準備五年不可。”
裴謙的眉頭緊蹙,很不高興。
五年?
朕費這麼大勁穿過來,還要等你五年?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他隱約意識到,李綱確實是個能辦事的。若是給他五年,說不定還真能練出一支硬剛金人的強軍。
那怎麼能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