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臣子,卻能把主公的心思摸透,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東漢末年太尉楊彪之子楊修,便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正是因為太過聰明,才慘遭殺人之禍。
夏原吉大笑道:“夏某自打當年踏進祁王府的那一刻,便從未想過善終!”
秦淮河上,他上了祁王朱高燨的船。
他答應過,要替祁王,做這個犧牲者,為大明的吏治,換一片青天!
無論事成與否,他都必死無疑。
事成,夏原吉會站出來堵住天下士子的風口,以肉身承受天下人的怒火,在火焰中被燒成灰燼。
事敗,夏原吉將會被惱羞成怒的天下文人圍攻,死無全屍。
那日,他曾在秦淮河上對祁王說:
“有死而已,何懼之有?”
今日,他仍是這般態度。
倘若能以他夏原吉一人之犧牲,整改大明吏治,造千秋偉業,那便死得其所!
夏原吉笑吟吟的說道:“我夏某其實是個吝嗇之輩,此事天下人皆知。我連兩枚銅板都摳摳搜搜,更別提夏某這條命了。”
“倘若是別人說,要讓我夏某為大明獻出這條命,我定會上去抽他兩個大嘴巴。”
“我不入地獄,誰特麼愛入誰入!”
“可此生能遇一明主,實難得乎。西漢晁錯腰斬於東市,東漢田豐為袁紹所棄,鴻門宴上的范增何其不甘,皆因未逢明主。”
“我夏某雖然吝嗇,但做生意,我還是略懂一二的。”
“命,與明主,二者孰輕孰重乎?顯而易見,明主更難得,命雖然只有一條,可人終究是要死的,倘若能心甘情願的赴死,豈不快哉?”
“夏某遇上殿下,倘若能一展胸中抱負,縱然是身死,也無悔矣。”
夏原吉彎下了桀驁不馴的腰桿,向朱高燨躬身作揖。
倘若沒遇上朱高燨,後世史書會如何評價他?
大抵就是“聰明能幹,精於算計之人”吧。
但夏原吉不願止步於此,他想用自己心口的一腔熱血,在史書上留下滾燙鮮紅的文字。
夏原吉,不只是一個屬算盤的錢袋子。
他要做追隨英主,揮墨天下的名相!
朱高燨伸手搭在了老夏的肩膀上,嘴角上揚:“你成就我,我成就你。”
“君臣二字太淺,不足以形容你我之間的因果,你與我,乃是知己。”
正如設立文武院時,朱高燨的初衷。
——天下文武,皆為吾攬入懷中。
武院,是他為王朝鑄造的一柄利刃;文院,是他為大明精心點綴的人才搖籃。
他以天下為棋盤,以天下官員為棋子,然而棋盤交界的分別是楚漢河界,而是“吏治”。
這是大明最大的一道坎,對於大明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邁不過這道坎,一切都將是過往雲煙,歷史書上平平無奇的一頁。
倘若能邁過了這道坎。
他和明帝國,都將迎來各自的昇華……
飛昇成龍!
“我們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道路。”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永遠被後人銘記,讚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