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結束。】
朱棣有些錯愕:“我草,這麼短?”
別啊!
再放一段啊,這麼短夠誰看的!
你這不成心拿我朱四爺開玩笑嗎!
……
文院,此刻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皆因為朱高燨在課堂上的發言,一是對貪官的看法,二則是其設立的十八等功爵制。
他彷彿在對天下官員說:貪,可以,別讓我抓住。我不管你在位期間有沒有貪,只要你別讓我發現就行,讓我發現就整死你。還有就是,你任職期間,別管你貪了多少,得把實事幹出來。
能幹,我就給你升官,不僅升官,我還大把大把的給你養廉銀,你不用貪都能賺的盆滿缽滿,且平步青雲。你要是在位期間,只貪財,不幹正事,那我就要幹你了。
十八等功爵制,涇渭分明,文人亦可生前封公侯!
比起武勳,文臣封爵尤為困難,縱然是當年的青天大儒劉伯溫,為大明開國建立了赫赫功勳,也不過是個伯爵罷了。大明朝開國至今,文臣能在生前封國公爵位的,只有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一人。
李善長七十七歲那年,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被老朱全都送上了西天。
由此可見,文臣想要封個爵位有多難。可現在朱高燨把機會送到了人面前,引得眾人震動。
雖說十八等功爵制封的爵位只是世襲,而非世襲罔替,但這已經很誘人了。
世襲和世襲罔替,聽著都一樣,但這裡面區別可大了。
從魏晉時期開始,中國王朝的世襲制度開始分為“世襲罔替”和普通世襲兩種。
普通世襲,世襲次數有限,而且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而世襲罔替,世襲次數無限,承襲者也可以承襲被承襲者原有的爵位。
譬如成國公朱勇,他是前任成國公朱能之子,倘若只是普通世襲,在朱能死後,世襲到朱勇手上的爵位要降一級,只是一個侯爵。朱勇死後,這個爵位就會消失,不允許再傳給他的後人。
而世襲罔替,則是無限傳承,只要大明朝不亡,成國公這個爵位就能一直傳承下去,堪稱是最強鐵飯碗。
倘若想要讓世襲罔替斷絕傳承,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爵位持有者作大死,最典型的莫過於涼國公藍玉大將軍,別說是傳承爵位了,全家都被宰了。
第二種,則是如信國公湯和這般,他雖然在洪武的功臣洗劫中存活了下來,但在湯和死後,因其子、孫、曾孫三代均早逝,無法襲爵。
大明朝的爵位,基本上都是世襲罔替,除非是死後追封的爵位,否則都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與大明同壽。
朱高燨在十八等功爵制中許諾的是普通世襲,最多也就傳一代,但這已經讓官員們激動的要發瘋了。
“好好一座文院,被你整的像是被攪渾的魚塘。”
夏原吉嘆息道,“你說你乾的這叫個什麼事啊,就你在課堂上講的那些話,也太危險了。這不是給貪官們找了個貪財的正當理由嗎,你啊你,還是太草率了。”
朱高燨淺笑道:“魚塘的水越是渾濁,這抓魚就越好抓啊,渾水,方能摸魚。”
夏老尚書微微皺眉:“把水攪渾了以後,魚看不清水中有何物,漁夫同樣也難以看清。如此渾濁的水下,倘若隱藏著一頭蓄謀已久的毒蛇,被措不及防的咬上一口,只怕是要反噬自己啊。”
“正所謂,大名者榮,大貴者顯,大富者章,大權者軒冕。”
朱高燨悠悠道,“權者,萬人之仰也,一人制之萬人隨之,為前不失其途隨者得福其身。天地善勢高山流水,聖人善時建功立業,刑于十勢,揆之於庭,聖人轉物於股掌之中。”
“看事,不可以肉眼察之,要用心眼。”
夏老尚書笑道:“我既不用肉眼,也不用心眼,我是個掉進錢眼裡的人,講究的就是一個俗字。”
夏原吉這輩子跟錢是綁在一起的,他是大明的錢袋子,算盤投胎轉世,看事也只用銅臭之物來看。
在他眼中,倘若只是為了這十八等功爵制便設立文院,簡直愚蠢。
這可都是錢啊!
堆砌文院的每一塊磚石,都是夏老尚書省吃儉用省出來的!
武將講究的是個面子,文臣講究的是個風骨,說到底都是好面子。夏老尚書不好面子,他只好錢財,誰要是膽敢從國庫裡多討要一文錢,他就跟誰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