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極西之地,生一罔山。
村中孩童都會唱:
“登罔山,如登天。曉風寒徹骨,向午石生煙。平湖現絕壁,溝壑轉峰巒。但有雙飛翼,折翅薜蘿間。大羿姜公在,頭白嗟連連。登天尤有青雲梯,一入罔山徒茫然,徒茫然……”
這歌謠不知何人所寫,傳唱至今。
村間野叟卻口口相傳:這八百里罔山啊,乃上古洪荒時神之獵場。
億萬年前諸神寂滅,此山竟被莫名遺落,但山中依然藏有人世間罕有的奇珍異寶。
稟天機、鍾神秀,此山一日中可生出九種變化,從來無人能說出這山的樣子,故名“罔山”。
山間天羅密佈兇險異常,每年皆有大異能之士進山尋寶,卻鮮見有人出來。
棄已細心觀察過,自卯時破曉至戌時月升,整個白日,罔山每個時辰變化一次。
夜間亥時至寅時,這山如何變化,棄卻並不知曉。
但從耆老們所言,夜間當只有一次變化,因此他選了夜間進山。
然而那罔山,卻好似不在人間,反是長在天上,明明是往上走,卻越走越低。
棄足足走了一個時辰,看來還在山腳徘徊。
三月初三,村人總要埋下雄雞老酒祭拜神山。
近山處設下界石,狩獵時但有獵物奔進山界,人們從不追蹤,只道此物受神靈眷顧,不該被獵殺。
自小與這山生活一處,平日只當這些是祖輩遺下的習慣,今日自己要進入此山,棄才發現這山確實神異。
棄有點焦躁,抬頭看看月色,不覺已近子時了。
就在這時,棄突然覺得腳下一陣顫動,就像一隻巨手在給這山撓癢。
顫動初時細微,瞬間變得極劇烈,棄立足處竟像麵糰一般柔軟塌陷下去,他本能地抓住旁邊一棵大樹,大樹竟也被一同連根吸入。
不知多久棄幽幽醒來,朦朧中,只見一團亮光在腳底晃來晃去,抬眼看去,他吃了一驚,那團光竟是月亮。
四面一望,棄倒吸一口涼氣,自己倒懸在半空絕壁之上,若不是雙腿被那大樹上一卷藤蘿纏住,早已掉下萬丈深淵屍骨無存了。
棄摸摸全身,除了幾處輕微劃傷,並無大礙,這才鬆了一口氣。
待攀上崖頂,棄才發現此中月色溶溶松風陣陣,全不似山外氣象。“莫非我竟已入得罔山了?”棄不覺歡欣鼓舞,只想趕快找到那“古食靈”早些回家。
然而,興奮很快便被沮喪替代。
棄發現自己所在,竟是一座孤峰,壁立千仞,若是攀援下去不知要費多少時日。
更麻煩的是,此刻天際泛白霞光初現,竟已是卯時,這罔山又開始變化。
山外看,這山變得極慢極溫柔,身處其中才知道,這變化是如何要人性命。
清晨的這次變化與半夜的又不一樣,大地如波浪般上下起伏,洪流自谷中湧起,頃刻間孤峰便成了汪洋中一粟。
棄趕緊尋到一段枯木,還未來得及將自己綁上去,滔天巨浪便已將他打翻,推向不知何處。
終於來到一開闊水面,水流稍緩,棄用盡力氣游到岸邊。
休息片刻,棄才發現自己此刻衣衫盡溼,寒意刺骨,火摺子等物早不知去向,乾糧變成麵糊,好在弓箭獵刀葫蘆皆在。
棄不敢停留,起身沿岸順流而下,行不到半柱香工夫,轉過一個山頭,但聽得水聲如雷,霧氣蒸騰,竟是一巨大瀑布,下方黑森森目力所及深不見底,棄驚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