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人沒法說理,只好給了。
“這是什麼毛?這衣服真暖和!”
“羊毛!”
“不是說羊皮襖有味道嗎?這個沒味呀!”申淑芳還掀開了湊近鼻子聞聞。
屁話!這都是老藝人手工炮製的,能有味兒嗎?就是有也是我爹的味兒!
馮迪沒開聲,可呼啦圍上一群。好吧,倒沒人覺得生疏,一個個都湊近了看羊毛襖。申淑芳都是衣服架子了,直接站走道里讓人挨個摸。若她不是個女生,估計男生也會去摸了。
在包頭再次倒車,這次是換汽車了。就是那種武漢街上這兩年經常見的卡車,後面蒙一帆布蓬。馮迪一看這車,就知道一路還得受凍。唯一讓他們慶賀的時,今晚可以在包頭休息,畢竟晚上不適合趕路。
本來三四天沒洗涮的一群南方人,覺得今晚可以好好清理清理衛生了。可惜,就大車店那樣的人民招待所,別說洗澡,就是洗臉水都得排半個小時的隊。
馮迪先不說洗涮的事。趕緊抽空給這沒譜的女生買了件軍大衣。
馮迪沒在意申淑芳說到點了還錢這類的話,他更在意這女生別穿習慣了,最後脫不下自己的羊毛襖了。
本來從包頭出發時還是很長的一個車隊。一路上不停的有岔路,然後就有車脫離了車隊,轉向岔路。
馮迪他們車上擠著差不多三四十個人,當時上車是點著名的。很不幸,申淑芳還跟他在一輛車上,此時還挨著他坐著。
帆布蓬的卡車比火車暖和多了,最起碼不漏風。
車往前走,人朝後看,根本看不到邊,再使勁往遠處看,那就是天地的接線。
天很藍,雲朵很白,大地很廣,風也很大。不只是耳邊能聽到呼呼聲,能感覺到風吹著車似乎也在飄。
“同學,你現在才應該抒發一下。多有詩意的畫面!”這個小女生估計就是火車上跟申淑芳背靠背坐著的那個。
“身體酥了,抒不了了!”申淑芳或許是真的離開了壓抑的環境,還調侃了一句。
輕鬆的氣氛沒維持多久,便逐漸有人下車了。路邊有馬車等著,還有幾個人像模像樣的迎接。
申淑芳還沒走!馮迪已經絕望了,估計真跟自己是一個點了。真特麼晦氣,都一個地方出來的,沒法不關照。
他們師門灌輸的理念從來沒有團隊這一說法,更傾向於孤行獨往,能少些牽絆。可一旦搭伴就必須講究道義。
當他們的車也脫離開車隊後,馮迪知道這是快要到了。
他們這一車四十七名學生,被分配在距離蒙古邊境不遠處的滿都拉牧場。
果不其然,申淑芳不僅是跟馮迪在一個牧場,到最後分配時,他倆居然還在一個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