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遠數千裡將此人找來,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剛才在門外,蒙德清楚的聽到韓信對自己老爹的不屑,心中有些惱怒,所以才有此質疑。
畢竟秦國以軍功論才能,韓信寸功未力,就敢大言不慚,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鑑於大環境如此,
然而,趙昊卻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他心裡非常清楚,這是一個在將來會非常牛逼的軍事家。
雖然韓信的結局不太好,但不能忽視他的品質。
因為相對來說,韓信是一個感恩重義的人。
而這樣的人,更不容易背叛他人。
只不過,韓信軍事上的才能太耀眼,掩蓋了他為人的品質,所以後世記得他的成功與失敗,卻忽略了他的人品。
縱觀韓信的一生,他至少有四次機會殺掉劉邦,自立為王。
但他都沒有這樣做。
原因是他不想背叛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劉邦。
儘管到了楚漢爭奪的後期,擊敗項羽之後,劉邦奪走了他的軍權,改封他為楚王,他都沒有奮起反叛。
之後,劉邦又以陳平之計,假託巡遊大夢澤,奪取他楚王的爵位,押他回洛陽,貶為淮陰侯,他也沒有反叛劉邦。
由此可見,韓信是真的重情重義。
但老實人也有爆發的一天。
連降三級,還被軟禁在府中,換做誰都會不爽。
長期的壓抑,悲憤,羞辱,再加上身邊人的不停鼓動,韓信最終還是走出了那一步,落得個夷三族的下場。
其實從韓信反叛劉邦的整個過程中,不難看出,這根本就是劉邦為了鞏固漢朝江山,設計的卑劣圈套。
而劉邦也開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先河。
當然,除了韓信,還有其他幾位漢朝開國將領,也沒落得個好下場。
所以韓信造反,並非是他人品不行,而是遇人不淑。
如果將劉邦換成嬴政,他的結局或許又是另一種情況。
畢竟王翦父子幫嬴政統一了六國,都能得到善終,更何況一個韓信。
而對趙昊來說,韓信是值得敬佩的,更是值得重用,且應該深信不疑的人。
因此,他沒有跟蒙德多聊韓信,只是笑著朝蒙德擺手;「我們走吧,回中尉府。」
「諾。」
眼見趙昊不願多聊,蒙德也不再追問,便識趣的應諾而退。
.......
回到中尉府,頓弱立刻迎了上去,朝趙昊行禮道:
「公子,計劃已經開始了,也不知道那些六國餘孽,能否上鉤!」
趙昊眼珠子一轉,隨即揹負著雙手,澹澹道:「能否上鉤,關鍵還得加一把勐料!」
「什麼勐料?」
頓弱帶著疑惑的目光,看向趙昊。
趙昊拍拍手,對蒙德吩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