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攻勢依然在緩步前推,義州魏玄逐漸頂不住壓力,戰敗之後棄城北走,在楊素攻破小關的訊息傳來之前,獨孤永業已攻破華州,奪下了弘農大片土地,河東之地大片實際已經落入北齊之手。
唯一的阻力只剩潼關了,但連遭失利之後,潼關方面已經不甘於坐以待斃,收縮兵力之後,潼關守將梁睿決心拼死一戰。
梁睿是北周功臣之後,自小被宇文泰養在深宮,任過渭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後來更官拜柱國,而他如今不過才四十多歲,正是一個男人精力、魄力最強的時候,如今更是整個崤函一帶的最高統帥。
這個後來背叛宇文家的人現在還沒有對宇文家丟掉忠心,在斬了齊國勸降的使臣之後,更是發狂言,要親自斬下齊主高緯的人頭,結果自然不言而。
齊將賀蘭豹子聞訊大怒,親率兵馬赴潼關,擄掠諸鎮,梁睿方出潼關引兵向南,便既交戰,梁睿佯敗,引賀蘭豹子入伏中,殺得齊軍東倒西歪,斬首數百級。
賀蘭豹子敗退守谷口,命餘眾結一方陣,抵禦周軍,梁睿縱兵重圍,又有魏玄助陣,兩軍相合,將齊軍圍住,截斷齊軍糧道,齊兵又飢又渴,戰馬亦無草料可食,沒奈何只得突圍而出。
梁睿、魏玄自西面殺出,本欲全殲齊軍,但正遇齊將樊子蓋來救,一場死斗方才殺出一條血路,雙方勝負各半,皆引兵而退,齊軍的糧草輜重一股腦兒為周軍所掠。
皇帝高緯大感惱怒,剛欲進兵,卻為太宰、左相所阻,老慕容好一番勸諫,說:“陛下不可冒進,潼關地勢太險,潼關以西,一片平原,東邊則是崤山,再往東四百里,則為函谷,潼關與函谷之間只有一段非常狹窄的通道,山路崎嶇,非常不利於大軍行進。
”如果關中對關東處於攻勢,則必前出守函谷;如果關中對關東處於守勢,則必收縮兵力捨棄函谷、退守潼關,不然這四百里長的供給線,足以將守軍拖垮,如今反過來應在我軍身上,也是一樣的。先前我軍攻城略地如此順利,未必沒有人家故意放行的意思!
“不錯,拿下潼關進取長安,周國就亡了,可萬一呢陛下?萬一敗了呢?潼關北面是黃河風陵渡,東邊是漫長的補給線,一敗就是死,想跑鬥跑不了,若無萬全之策,無十成把握,焉能冒進?!”
老慕容這一番疾言厲色之下,雖然教高緯不免有些難堪,但老慕容說得是實情,難不成高緯比老慕容更懂打仗不成?
外行瞎指揮是最恐怖的事情,沒見我帶宋“高梁河車神”是個什麼下場嗎?
雖然高緯依舊心緒難平,但到底也不敢忘了自己的斤兩,反正他來就是做吉祥物的,心態調整過來之後,到底也耐下心來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也愈發認清了自己不是打仗的料,索性將指揮大權都下放,自己倒繼續批起奏摺來。
慕容儼推至潼關,一改前期主動攻擊的策略,在潼關之下圍起城來,魏玄幾次騷擾,皆被齊軍鐵騎驅逐,但不論關內守軍、各路援軍如何挑釁,齊軍統統不予理會。
但齊軍在這圍城的幾日裡,也並非是毫無建樹,便在幾日前,蘭陵王高長恭引兵向西,去攻武關,接著,高延宗選出一萬精銳,從晉陽直撲夏州,以兩千騎兵為先鋒,全軍自備乾糧,一路狂奔,路上不生火,不造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至夏州城下,趁周軍慌亂之際,一舉拔下了此城!
長安、洛陽皆震動,夏州踞長安只有九百餘里,奔襲三日可至,在周國君臣疲於應對齊國攻勢之際,高延宗這支奇兵,無疑給了周過上下莫大的震撼,與巨大的威脅!
一個月,一個月不到,北周弘農華州、小關皆宣告淪陷,戰報雪片一樣送入長安,遞到皇帝宇文邕的龍案之前。
此時正值風雨大做,狂風呼嘯,大雨瓢潑,米豆大的雨點選打在烏黑的簷上,濺起一片白霧。雨水順著勾簷滴水順流而下,如同即將斬落龍頭的利劍……
大殿的門是洞開的,狂風吹進來,將案上各種公文都吹在地上,紛紛揚揚,好似下了場雪一般。
但無人彎腰去撿。
這裡靜的可怕,一溜排開的朝臣、武將、宦官們,雕塑般地站立雄偉的巨柱之間,同樣沉默的可怕。
皇帝攥著帛書的雙手經脈暴起。這份戰報他已經反覆看了幾次,努力要從裡面挑出一點稱心的好訊息來,但結局卻註定要讓他失望了……大家都在祈禱皇帝的怒火不要發洩在他們身上。
終於,燭花發出的“噼啪”爆響將皇帝驚醒了,他緩緩抬起頭,臣子們只覺得皇帝的雙瞳有如逼人的利劍,直刺所有人內心深處,比殿外正在閃耀的雷光還要攝人心魄!
氣氛依舊安靜。
宇文邕深吸一口氣,疲憊的嗓音在大殿上響起:
“……齊國破了函谷、取了弘農,齊王不敵、韋孝寬不敵、魏玄不敵,義州失、小關亦失,宇文述自保有餘,無力進取,梁睿三面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