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熊熊火光之中,巨大的地圖上標記著荊襄的局勢,皇帝與二十餘位在朝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大臣齊聚一堂。段韶、慕容儼、高延宗、唐邕、祖珽……甚至是已經在家賦閒養老的薛孤延都安安靜靜地坐在其中,內侍們從御階上下來,將一份份卷宗發放給在列的諸位大臣。
“這些,是我們蒐集過來的一些資料和地圖,都是關於西南方面的,當然,眼下主要是江陵,王卿此刻已經率軍去江陵了,現在,我們就議一議,接下來,我們當如何?”
拿下了襄陽之後,大局已經定下,皇帝的態度卻似乎比之前還要緊張和慎重。在江陵插一腳,可不僅僅是齊周兩國之間的事情了,陳和梁也赫然捲入在內,局勢會比之前更為複雜。北齊南下,本就是佔了南朝北進的便宜,如今陸騰與章昭達正在江陵打生打死,這個時候插一腳,真的合適嗎?
諸卿沉默半晌,段韶首先發言:“照理來說,拿下襄陽之後,我軍應該鞏固領土才對。蘭陵王轉戰豐州,王琳坐鎮襄陽,以為蘭陵王之依仗,這才是上策,而不該橫生枝節,在這江陵亂局上插上一腳……”段韶撫須搖頭道,“老臣恐怕,這是王琳胸中私怨作祟,非為顧全大局。”
段韶到底是威望甚重,他這話一說出來,當即獲得了一些人的贊同。“此言在理,陛下,南朝與本朝訂盟,互為應援。我軍就這樣南下,連招呼也不與南朝打,這實在是不妥……”
“這王琳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他這是置我朝於風頭浪尖之上,背盟之事一出,天下人該如何看待我朝,如何評價陛下?”
“王琳出身兵家,早年隨侍於湘東王蕭繹左右。侯景之亂時,屢從王僧辯作戰,軍功與杜龕並稱第一。
“梁元帝時累遷都督、廣州刺史。江陵失陷後,傳檄四方,舉兵攻西梁蕭詧。
“後因軍力日衰,而同時向我朝、西魏、梁國稱臣。
“太平二年,陳霸先廢梁建陳,王琳拒絕臣服,生擒前來討伐的陳將侯安都、周文育等。
“次年,王琳擁立永嘉王蕭莊為帝,在我朝支援下起兵對抗陳朝。後被陳將侯瑱擊敗,這才逃亡於我朝。
“臣觀其行事,是一個胸懷梟雄之志的人,其人自恃才高,必不會甘心久屈於人下。非有雄傑之姿,莫能駕馭!
“他起兵反抗陳霸先,與其說是不忿舊主被殺,不如說他不服陳霸先,因此才屢屢興兵對抗……陛下,恕臣直言,王琳不可信,陛下應當趕緊加快馬追其還京,切不可久留他在江陵,否則,臣恐其於江陵自立!”
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唐邕,他整理了袍服冠帶,在階前跪下,行了一個極其隆重的參拜大禮。
高緯沒有說什麼,下階將唐邕扶起來,環視四周。
諸臣都望過來,等待著皇帝的決斷。
從前陛下繳了王琳在淮南的軍權,換了一個京畿大都督的職權,滿朝文武都不說什麼,是因為這筆買賣做的划算,王琳走了,朝廷就更方便在江淮佈局,不用擔心有人掣肘。
可如今不一樣,王琳手裡重權在握,數萬大軍聽其轄制,襄陽諸州盡在其掌中,難保他會生出其他的心思。
高家除了這位陛下,幾代君王都不敢重用於他,這難道不是明證?
寒風襲入殿內,火光搖曳,高緯的雙手背在後面,慢慢擰動手指,半晌,笑了笑:
“非雄傑之姿莫能駕馭?呵呵,朕非雄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