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苑微寒春雁飛,石關宮外草萋萋。
漢家旌旆連合圍,奉國山川入望低。
花色纏臨珠綴發,柳蔭欲傍金堤齊。
韓嫣承恩來視獸,飛塵遙出建章西。”
這是宋代司馬光所寫下的詩,描述的是皇家春獵儀式的場景。
春獵秋狩,是古代重要的活動,是向天地祖宗表達敬意的場合,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這一天,皇城西苑,銅雀苑之中旌旗獵獵,許許多多的王公大臣穿著隆重的服飾到場。作為大齊的高層人物,他們要參與進去。
連趙彥深、郎茂、鄭宇這樣的老傢伙都象徵性的在腰側挎了一個箭囊,至於弓,則是軟綿綿的,比麵條好不了多少,能不能把箭射出幾丈遠還是未可知之事,不過是個象徵而已。他們老了,在這個場合上只是湊湊熱鬧而已不過他們用不上尚且如此,足以說明春獵意義的重大。
皇帝是一定要到場的。高緯騎在一匹雄駿的馬上,身上披著精製皮甲,馬頸側邊掛著箭囊和騎弓,按照鮮卑習俗將頭髮編成一個個小辮,又將小辮結起,用白玉冠束起來,胡漢難辨。如果再胖幾分,活脫脫就如同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一般。
當然,高緯要比他帥很多,也要爺們很多。十五歲,就已經長得很高了,身形頎長,劍眉星目,顧盼自雄。很好的繼承了高家優良基因,直追便宜老爹高湛。
高緯原本對這種打扮強烈不滿,但拗不過皇后一個勁的說這種場合就該這樣的打扮。在接近半個時辰的說教之後,高緯屈服了……
陪同在高緯身邊的鐵甲武士,除了劉桃枝外,還有一個,赫然便是安德王高延宗。
身軀高大,鍊甲覆面,露出一雙寒光外冒的眼睛。
這個時代如大浪淘沙,浮現的人才很多,高延宗就是其中之一。平心而論,高延宗是被哥哥高長恭的光芒掩蓋了,高延宗的將才不比蘭陵王差,北齊將要滅亡的前夕,那一通騷操作打的宇文邕懷疑人生。
高延宗,高澄第五子,蘭陵王的親弟弟。因為高澄死的早,所以高延宗是高洋帶大的。
高洋目高於頂,他能瞧得上的人不多,高延宗就是其中之一。在高家第三代,兄弟的兒子裡,高洋最喜歡的就是高延宗。
高洋甚至手把手地教他騎馬射箭,連他在高洋懷裡撒尿高洋都毫不介意,對其包容無比,簡直形同溺愛。
還曾經放出話,問他想做個什麼王?高延宗還處於熊孩子的中二期,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要做沖天王!”
丞相的鬍子都糾結得快拔光了,為難道:“可這天下沒有這個地名呀……”所以就封了個安德王。
少年時期的高延宗也和大部分高齊皇族一樣混蛋。但是後來改邪歸正。
脾氣爆,性格直。狂,傲,就是他早期的標籤,蘭陵王邙山大戰大敗周軍,他當時聽了很不服,點評了一句:“我這四哥啥都好,就是膽太小,如果換成是我高延宗,我能讓周軍活著回去嗎?我早就乘勝追擊,讓他們徹底嗝屁了!”
後來武成帝高湛誅殺河間王高孝琬,高延宗聽了很難過,做了一個小草人,天天拿鞭子抽他。高湛聽說後把他柃過來,沒想到他居然怡然不懼,還質問高湛:“你為什麼殺我哥哥?”
把高湛給氣得半死,抽了兩百鞭,差點把高延宗給活活打死,還好高延宗從小練武,皮實,耐打,居然被他硬生生扛過去了。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高延宗的性格收斂了很多,但本質上還是如同從前一樣,高緯覺得,這是一個有赤子之心的人。
北齊要滅亡的時候,所有人都勸後主逃跑,只有他挺身而出,說:“請陛下不要跑,臣可以打敗他們!”他沒有撒謊,他確實有把握打敗周軍。但是後主不信,他還是跑了,留下高延宗一個人死守晉陽。
高延宗打了幾場漂亮的大勝仗,但是北齊已經無力迴天了,後來高延宗被宇文邕俘虜。在長安,和後主一同被處死。他和後主被處死,高齊這個名字就徹底地被歷史的車輪碾入了泥地……
高家雖然以兇暴荒唐著稱,但是裡面並不乏願意為國赴死的赤子,比如高長恭、比如高湝、比如高延宗……
高緯要將北齊皇權集中,重用同宗兄弟是必然的。以內閣、樞密院和高家皇族為中心的鄴城,要足夠強大,才能在未來的變革之中同晉陽六鎮還有河北世家鄔堡掰手腕。
高緯的目光不著聲色的落在高延宗身上,又不著聲色的移回。高延宗打馬跟隨在皇帝身邊,有些不太明白陛下那意味深長的眼神怎麼回事,看得他心裡毛毛的,明明他什麼也沒有幹,老實得很……
一些豪門子弟和年輕將領已經在營帳前站好,他們都是有身份的勳貴子弟,個個張弓提矛,就等皇帝下令開始,就嗷嗷叫的衝出,誰捕獲的獵物多,誰就擁有越多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