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些日子,鄴城的治安好了許多,這都是你們的功勞,一定要加大打擊的力度,依照齊律,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昭陽殿內,陽光從木製的閣窗外斜斜的照耀進來,使得鑲嵌著黃銅大龍的石柱看著十分耀眼。龍案之後,高緯點點頭,對下方拱手站立著的幾個朝臣表示了肯定。
“陛下謬讚了,這些都是微臣等應該做的,微臣等只是盡了本分而已,不足掛齒……”
一個朝臣出列表態,嘴上對高緯表著忠心,那一臉“敬仰”之色也表現的恰到好處。
“嗯,高愛卿忠君體國,這些日子幸苦了……”高緯玩味的瞥了他一眼,微笑道。
這個臣子名為高元海,是高緯的遠房堂哥,上洛王高思宗的兒子。這個人在北齊的短暫歷史上也算是有名,是和陸令宣和祖珽都有牽連的奸臣。
這個人很有些小聰明,立過功勞,參與謀劃、鎮殺了高歸彥,自以為是一個算無遺策的人物,性格貪鄙,廣納姬妾,最擅長的就是見風使舵。
他的續絃妻子就是陸令宣的外甥女,早在高緯開始清洗陸令宣一系的東宮太子黨的時候,他就開始發覺苗頭不對,立馬回家休棄了妻子,這才得已免遭清洗。要知道高緯在誅殺陸令宣的時候可是誅滅了九族呀!這小子看風向真不是一般的厲害!
這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孝昭帝在的時候,很猜忌高湛,於是高元海就給高湛出主意,上中下三策,句句離不開造反。高湛心裡想,但是沒真敢。等到高湛上位,回過神來,“這小子是不是想陷我於不義?”於是找了個理由要弄死他,結果又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又讓高元海躲過一劫!
如果是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偶然,那麼第三次卻讓高緯不得不正眼瞧他了。在高緯出手掃平了和士開之後,這小子就已經嗅到了風向不對,一夜之間改頭換面,積極投入到朝廷的反貪工作之中,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儼然和從前的那個貪官高元海劃清界限了。
還嚴以律己,找上門來送禮的傢伙全都被這傢伙給請了出去,大概意思就是,“從前我不想,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
人才呀……高緯暗暗打量著這個人,可惜是個奸臣……
高元海原本的職務是吏部尚書,但是高緯不信任他,所以將他調任成了都官尚書,這在當時是掌控刑獄的部門,也就是後來刑部的雛形之一。
東漢尚書設定了二千石曹掌控刑獄,三公曹掌決案。魏晉之後,尚書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關刑獄,南朝的宋齊梁陳還有北朝的北齊,都設定了都官尚書一職,到了隋朝,改稱刑部,所以他的這個職務就相當於刑部尚書了。
刑部主管刑獄,和相當於最高法院的大理寺並列,成為維護國家基本秩序的司法機構。
當然,高緯之所以放心的把他調任到那裡,是因為這在當時的北齊其實是一個閒職。
說實話,北齊的治安很差勁,流民盜匪、地痞惡霸還有無良紈絝都敢大搖大擺,他們之中不乏有些軍伍背景的鮮卑人,欺凌的物件自然就是一些勢單力薄的漢人。
高元海在那個部門待著,能有什麼權力呀?也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罷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在御史臺經過高緯的安排改造之後,這個掌握著國家司法的部門也開始得到了重視,高元海得到的第一個指令,就是在短時間內打壓不法刁民!
於是盼星星盼月亮盼著趕緊得到陛下垂青的高元海立刻鼓足了馬力,這些日子頻頻向下方郡縣施加壓力,對於鄴城也加大了監管力度,終於在一個月之後交給了高緯一份滿意的答卷,“大牢裡的人都滿了!”
高元海頗為自豪,將所有犯人的花名冊還有所犯罪行全都提交給了大理寺,並且透過了稽核。完美的詮釋了“絕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會抓錯一個好人”這句話。
辦事效率之高,令高緯頗為滿意。果然,能當上奸臣的人其實都是有本事的人,一個奸臣,只要控制利用得好,那也是一把很合用的刀。
有需要打擊的物件的時候,可以利用他們,驅策他們,如果沒有,那麼可以壓制、養著他們。幫著拉偏架護著他們,沒準什麼時候你就需要他們呢?
這世界上只有無慾無求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有貪慾的人其實才是最好掌控的。
他現在有些理解為什麼當初高湛要用和士開了,養著一條狗,看誰不順眼不用自己動手,讓狗去咬他們,他們有求於你,都想從你這裡撈到一根***骨頭,所以他們就會乖乖聽話。
況且,高元海雖然行為放蕩,但還是有些理政才能的,從近月來鄴城治安的改善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高緯的首要目的,就是讓齊律真正意義上成為約束子民的法典,而不是作為一個看看就好的擺設。
如果說便宜老爹高湛在位其間有什麼重大成果的話,那麼其中一定有《齊律》,史稱《北齊律》。
這是三國以來,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典!後來的《唐律疏議》還有《開皇律》都是以《北齊律》作為基本模本,還不足以說明這部法典的成就嗎?
《北齊律》的名目和門類都很全,篇目共有十二篇,名例、禁衛、戶婚等等。其重大意義在於確立了所謂的“重罪十條”,總結、篩選了前朝的一些好的法典,確立了“死、流、徙、杖、鞭”五刑制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