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又接連下了幾日的雨,之後便是一派晴朗的天氣。
本是細柳抽芽,鳥語花香的動人時節,但朝中諸臣卻根本沒有心情去感懷這溫暖的春天。
太極殿上的氛圍比隆冬還要肅殺。
朝臣們穿著厚重的朝服,背後卻依舊冒出了涔涔冷汗。
沒有人敢吭聲,四周侍立的小黃門還有錦衣甲士都垂下了頭顱,全都是屏息站立,生怕呼吸得稍微粗重了一些便會引來皇帝的震怒。
一語斷人生路,一言致人死地。這,便是至尊的權柄……!
太極殿的皇座之上,高緯餘怒未消,冷著臉觀察臣子們的反應。
白玉階下,一本奏章被扔在那裡,紙張攤開,長長的足有三四十頁。
高緯環視眾人,淡聲道:“諸卿,可有良策……?”
高緯在就泰山民亂一事問計於群臣。
斛律光安鄴大勝的訊息沒有幾日,高緯便接到了高睿的加急奏報。
泰山郡的問題比高緯想象之中的還要嚴重!
高睿在泰山郡舉步維艱,忙碌了月餘,也只是堪堪壓下民亂進一步擴散而已。
一個多月以來,賑災工作並沒有多大進展。
高睿是內閣賑災計劃的主導者之一,由他坐鎮泰山郡,按理來說應該得到更好的成效才是,可是並沒有。
從上個月,高睿剛到泰山郡就任開始,第四日,便寫了一封奏報,對泰山郡的狀況表現出了擔憂。
內閣一些人並沒有太過重視,畢竟內閣草擬的章程十分完善,準備也相對充足,他們以為只要稍微加大泰山郡方面的援助程度就可以了,所以內閣並沒有進行討論便將高睿的奏章下發了,與此同時也調集了更多的錢糧前往泰山郡。
但是高睿的麻煩並沒有就此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高睿的奏章上的愈發勤快了。
亂民肆虐,州官貪腐,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內閣才漸漸發覺苗頭不對,將情況上報給皇帝。
高緯命內閣加大了對泰山郡的援助。
貌似事情就這麼漸漸平息了,計劃已經到了最後一步。
在高睿已經將流民打亂分散,可以開始推行朝廷政策的時候,從天而降一把大火,將朝廷在山東各郡縣的十餘座常平倉給燒了個乾乾淨淨!
三月時節,正是南風起,陰雨綿綿的時候,居然會無端冒出大火將常平倉給燒了……?
蒙鬼呢??!!
但是州官卻煞有介事,在奏章之中言道說是“火龍燒倉”,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當時的場景,巴不得趕緊撇清自己的關係。
緊接著高睿的請罪奏章便上來了,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山東部分地區,亂局又起!
一個月以來好不容易建立維持的秩序就這樣忽然間搖搖欲墜!
高緯幾乎都被氣笑了。
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這並不是什麼火龍燒倉,而是因為這些常平倉之中早就被地方官員胥吏給掏空,為了掩蓋真相,撇清自己,所以故意縱火!
【呵,火龍燒倉……又是火龍燒倉……
你們這些蟊蟲,把朕當成了傻子!
你們莫非……欺朕鋼刀不利嗎?!】
常平倉,就是古代政府為了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百姓官兵生活需要而設定的糧倉。
主要是運用糧食流通等方面來調節糧價,避免“穀賤傷農”、“谷貴傷民”的情況。
避免了社會動盪,滿足了百姓的需求和生活平穩,對一個王朝的鞏固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收成不好的年景,常平倉也往往用來賑災。
但是泰山郡的十幾個常平倉被燒了,如果帳面上記載的數字是準確的話,這一把火將近百萬石糧草燒了個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