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將字條帶回了家。
午休的時光悠然而恬靜,而我戰戰兢兢地開啟了它:
“雖說我是高中生了,但是對於這種事我還是用孩子般的心來看待,將它看作是友誼。如果用較為成熟的心理對待,那實在是太惱人了,太瑣碎了。我希望你也能用孩子般的心來對待,就像宋鴻義一樣。”
正如黑夜中的曙光,恰似走出了陰霾的太陽,“孩子般的心”只是不起眼的五個字,卻在這一刻綻放出了最炫彩奪目的光芒,觸動了我沉睡已久的心房。
近十年來,我所經歷的正是這種“惱人”“瑣碎”的生活。
愛一個人,思念著、幻想著、猜疑著、羞愧著、害怕著,千方百計地想要接近著,卻一次又一次在莫名的束縛中敗下陣來,結果在追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當一切都已然無法挽回地結束了以後,驀然回首,如黃粱一夢,夢醒了,才發現走過的路盡是一片狼藉,充斥著“惱人”與“瑣碎”。
它摧毀了所有的美好,留下了無限的遺恨。
在這個過程中,一顆如孩子般純淨的心不知何時已經丟失在了路上。
我記得自己曾經擁有這樣一顆孩子般的心。
那時的我和沈芸一起摘狗尾巴草,一起玩積木,一起鬥後院養的母雞,一起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一起坐在高聳入雲的松樹下仰望天空。但沈芸不是我喜歡的女孩。
那時的我和舞蹈團的女孩子們打情罵俏,互相指導著舞姿,互相嘲笑著彼此的妝容,互相親暱地叫著老婆老公。這些女孩那麼漂亮,都是我喜歡的女孩。
那時的我敢於插足於謝亮和顏金鳳之間,與顏金鳳同桌時能夠隨心所欲地逗她開心,陪她完成作業,為她畫一隻貓。她是我最心動的女孩。
而我剛開始喜歡林溪夢的時候,好像就已經不敢輕易接近她。初中畢業的那天放學後,與她搭訕的第一句話,不知包含了我多少勇氣。
那顆孩子般的心早已不知去向了。可是,我到底是什麼時候弄丟了那顆孩子般的心呢?
那天,我被老師叫了家長,扣上早戀的帽子,哭了一整天,當淚水風乾的時候,我的內心變得不再單純。在我的思想中,異性之間便不該有接觸。
那天,我被顏金鳳傷透了心,在失去理智之時強吻了沈芸,當怒火平息的時候,我的內心開始掩藏起來。在我的思想中,異性之間便充滿了沉重。
可能,在遇到林溪夢之前,那顆孩子般的心就已經不見了。
而現在,這五個字重新出現了,猶如一道閃電,劈開了我心中積攢多年的結石,摧毀了束縛著我內心的封印。
我終於重新看見了那顆躍動著的,充滿年輕活力的“孩子般的心”,那是一顆沒有隔閡,沒有猜疑,沒有憂愁,沒有顧慮,自由的心——我曾經擁有的心。
這顆心,可以讓我們都像孩子般天真,將彼此看作普通的朋友。
我能意識到自己喜歡她嗎?意識到了,但孩子般的心指引著我將她視作我朋友中的一員,沒有性別和身份的差異。
她能意識到我對她的愛慕嗎?即使沒有,她也會被我的真實所打動,願意與我毫無顧慮地親近地交談;當她意識到了的時候,也會當作孩童之間的嬉戲一樣與我交往。
在感情中,兩人就應該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讓純真的情感散發出淡雅的清香,讓彼此在萬花叢中徜徉,在碧海藍天間翱翔。
這裡沒有愛,只有友誼,在友誼中沒有隔閡,只有相互聯絡在一起。
愛一個人的目的只是為了和那個人永遠在一起,如果從愛的角度做不到,而能從友誼的角度得到,那為何不先拋棄所謂的愛,去建立友誼呢?
想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當初為什麼會和顏金鳳決裂了。本來友誼存在的時光是美好的,但一旦開始用“愛”的角度去面對她,種種“惱人”與“瑣碎”便接踵而來,壓迫得人喘不過氣來。
最終顏金鳳承受不住了,毅然選擇逃離這種生活,然後她選擇投入了他人的懷抱。週而復始,她投入了一個又一個男生的懷抱。
但那個始作俑者,難道不就是我嗎?她會變成如今風騷的模樣,不正是我逼出來的嗎?是我將她變成了這幅模樣,然後又因為痛恨她而拋棄了她,最後那個真正不義的人竟然就是我自己啊!
原來,遺失了“孩子般的心”的我,一直以來都受困於自己設定的囹圄之中啊!現如今,面對林溪夢,雖然得到了比與顏金鳳相處時多得多的快樂,但仍脫離不了“惱人”與“瑣碎”的糾纏,愛得越深卻越拘束,越想更近一步卻只會更加疏遠。
哈哈,在這同樣緊要的關頭,出人意料地,我竟然被林溪夢拯救了。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林溪夢,這次我真的沒有看錯,林溪夢的心靈果然是最美的。
我願意接受林溪夢的建議,不再去“愛”她,我會把她看作一個普通的朋友,只不過是個相當重要的朋友。今後,我們見面時會像正常朋友那樣微笑著打招呼,談話時會心平氣和地交流,再也不刻意,再也不做作,一切會變得自然、恬淡、隨緣。
我願意就這樣與林溪夢保持著長期的友誼,將來會怎樣又何必在乎。就算將來做不了親密的戀人,那也是最好的朋友,我不會抱怨什麼。就算將來失去了聯絡,我也不會遺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林溪夢就是這樣一位知己,是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我會永遠記得她的好。
也許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終將存在兩次分手,一次是酸澀的,留下了無窮的仇恨,另一次是甜蜜的,留下了無限的敬仰。
如釋重負,我笑了,在將字條收進我的珍寶抽屜之前又閱讀了一遍林溪夢所說的話。不看不要緊,可偏偏再看了一遍,這一看,就發現了一處端倪:“……就像宋鴻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