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向後世天朝學習,在時機還沒有到來之前,依靠農業稅,讓農民交公糧,支援城市商業發展。
等到城市商業發展起來,能夠反哺農村之後,便取消農業稅,農民再也不用繳納公糧。
這次的改革,農業稅依舊是大頭,只要改革能夠成功,農民就可以再也不用向朝廷官府繳納公糧。
所以,改革的第一步,是穩定發展農業,不讓土地兼併,讓自由民能夠有地耕種。
同時,改革商業制度,朝廷應該大大鼓勵商業發展,只要商業能夠發展壯大起來,取消農業稅還會遠嗎?
農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投入到各行各業當中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但眼下還不是取消農業稅的時候,現在要是取消農業稅,就會動搖大唐的根本,頃刻間就能讓大唐走上滅亡的道路。
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李璟肯定不會去幹。
“檢地、括戶,臣並不反對,但是,要是禁止民間百姓買賣田地,臣還是不同意,這件事情聖人是否再考慮考慮!”
說到農業改革,姚崇還是不贊同,他不是不贊同改革,而是不贊同李璟改革的方式。
在他看來,李璟這樣做就是飲鴆止渴,只能維持一時,不能長久,甚至說不好聽點,可能連一時都無法維持下去。
對於姚崇擔憂的點,李璟早就想過了,也想好了相對應的對策。
他可是來自後世的大好青年,知道唐朝之後,有關農業稅收的所有改革。
大唐中後期有兩稅法,宋朝有王安石變法,明朝有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清朝有攤丁入畝。
除了王安石變法失敗外,其他的改革都能夠緩解減輕廣大貧苦人民的稅收負擔,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李璟決定提前將清朝的攤丁入畝,給搬上歷史舞臺。
以田畝多少為徵收依據,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廢除了人丁稅收,不再按照人頭來徵收稅收。
當李璟提出攤丁入畝的制度改革,跟他們講解了攤丁入畝的內容後,姚崇三人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他們三人都被這種劃時代的改革,給震驚到了!
要是能真正實施起來,可以減輕貧苦大眾的負擔,攤丁入畝後,按照土地的多少來徵收。
“聖人,攤丁入畝要是能夠順利進行,大唐的子民就能減輕稅收負擔,但這樣一來必定會影響到士族門閥的利益。”
“恐怕會遭到士族門閥的強烈抵制,臣覺得此制度雖好,但並不適合用在現在的大唐!”
“或許,這樣的改革制度,可以用在以後,臣覺得就算要改革,還是應該想折中的辦法!”
狄仁傑回過神來,叉手行禮道,攤丁入畝雖然很好,但狄仁傑覺得用在眼下,並不合適。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