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不就解決駐軍糧食問題,也不用再從各地抽調糧食輸送過去。
李璟打算派新軍前去駐守,為期三年,只要在當地駐軍滿三年,就能迴歸各自的故鄉去。
這些駐軍採取新的制度管理,由朝廷和安東都護府共同領導。
駐軍配備指導思想工作的思令、思悟丞、指導郎。
按照折衝府的編制,隊設指導郎,品階同隊正,營設思悟丞,品階同營的長官校尉,府設思令,品階同折衝都尉。
軍鎮設立軍,軍的長官為軍使,軍設軍思令,品階同軍使。
見李璟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們再開口勸,也不過是浪費口舌,還不如順著李璟的想法給出建議。
二人看著眼前的沙盤,徐達問道:“聖人打算設定幾個軍鎮?”
“就設立三個吧!”
李璟不打算一下子安排那麼多駐軍,一個軍鎮一萬五千人來算,三個就要四萬五千人。
一個軍有一萬五千人,軍下統轄十個府,一個府有一千五百人。
“這裡的位置不錯,在這裡駐軍,易守難攻,是個不錯的地方,最重要的這裡還可以用來屯田。”
徐達指著一個地方說道。
李璟看了過去,這裡?好傢伙,直接搶佔人家渤海國的都城,歷史上渤海國的上京就是徐達指出來的地方!
“這確實是個好地方,還有兩處呢?”
“這個地方不錯,還有這個地方,都十分不錯!”
狄青接連指出兩個地方,一個可以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一個可以發展農業牧漁業,甚至還能開辦對外貿易,開辦旅遊業等。
這要是能搞好的話,還能大賺一筆,讓朝廷的賦稅增多。
而且,這兩個地方,還是渤海國五京中的其中二京中京和東京。
“這個地方設定寧安軍鎮,這地方設定顯州軍鎮,這個地方設定德泉軍鎮。”
“狄青,朕打算升任你為寧安軍使,負責寧安軍的一切軍務。”
李璟將歷史上渤海國上京設立寧安軍鎮,中京設立顯州軍鎮,東京設立德泉軍鎮,第一任寧安軍使由狄青來擔任,其他兩個軍使待定。
“臣謝主隆恩!”
狄青急忙行禮謝恩,聖人讓他當軍使,他便當軍使。
李璟安排妥當之後,徐達和狄青二人退下。
第二天,李璟宣佈返回長安。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