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做成硫酸臉,觀眾不買賬呀。
初代的皮套款式極多。
前十集是最經典的A型臉,也就是俗稱的硫酸臉。
製作到一半時,圓谷意識到問題所在,又製作了B型臉,隨後在拍攝最後幾集時,又對B型臉做了修正,最後形成了沿用至今的C型臉。
孟浪直接做了經典的C型皮套,從觀看體驗上來說,絕對要優於原版。
奧特曼與怪獸相繼登場,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互相扭打。
但負責設計戰鬥動作的穆傑,卻提出了一個問題。
“孟總,既然設定中奧特曼具有超強力的光線技能,為什麼一開始不能用呢?”
淦!
這個問題他也想知道答案呀!
不止是穆傑,相信任何看過奧特系列作品的觀眾,都會產生類似的疑惑。
奧特曼既然有必殺技,為什麼要等到紅燈亮了才用呢?
關於這點,猜測有許多。
有人說奧特曼透過格鬥技來積攢怒氣,怒氣條滿了才能放出大招!
還有人說奧特曼的大招帶有“斬殺”效果,敵方血量越低效果越好!
靠譜一點的猜測是能量有限,大招使用需要瞅準時機。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圓谷給出解釋之前,這些猜測聽起來都有點道理。
那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這是奧特定律!
所謂奧特定律,對波(對踢)左必輸、開大怪獸必定身、三分鐘別當真、起手開大必吃癟……
從實際角度來說,奧特曼這部劇,精彩的部分在於奧特曼打小怪獸,要是這部分內容縮水太多,除非劇情夠精彩,不然很難撐起收視率。
打戲也不能太長,打戲太長會破壞劇情完整度。
結論就是,打戲必須有,太長太短都不合適。
這才是最合理的解釋。
當然,圓谷英二和金城哲夫當時的想法到底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可能他們的想法,正如網友們猜測那樣也說不定。
這個問題,孟浪也有自己的看法。
“奧特曼的設定是來自光之國奧特警備隊的戰士!既然是宇宙戰士,那他必然懂得一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
他比劃道:“遇到一個陌生的對手,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一擊必殺時,先透過格鬥技試探對手,消耗對方能量後再一擊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