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志眨眨眼睛笑笑,“對,反正都要學,到時候我讓他們看。如果是真的,我們這邊引進白豬,也能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韓摯點頭,“是的,經濟效益相當高,目測我們村裡今年能人均發五百到七百塊錢,這是大約的估計,總之收益比以前高很多。”
“縣裡的幾個企業,紡織廠用他們的紡織品跟我們換大白豬,鞋廠給我們用橡膠鞋換大白豬……我們鄉下沒工業票,這樣以貨換貨,現在這些東西都用不完。”
聽著韓摯滔滔不絕地說著村裡的事情,張同志希望韓摯說的是真的。
那樣,就會有更多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張同志越聽越感興趣,恨不得現在就跟韓摯親自去一趟宋家村。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韓摯說的,說不定是真的。
終於在下午兩點,到了酸棗子溝。
入眼都是窯洞,門口的樹上,樹葉落了一地,風大,而且又幹燥。
這裡的人面板黝黑,人看著也比較顯老。
韓摯心裡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去見大姐。
張同志拉著韓摯的胳膊,“反正都到了,你先來我家吃飯。畢竟知青的糧食都是有數的,而且在一起吃飯,也不好用大家的糧食,單獨給你做。”
“你要是還認我這個叔,你就來我家吃飯。吃過飯,我叫我大哥,這裡的大隊支書,我們送你一起過去。”
聽到張同志這麼說,韓摯也不好繼續拒絕張同志的好意,“我來的時候,我媳婦給我換了飯票,我給你錢和飯票。”
張同志大手一揮,“要是給錢給票,那就是看不起我。你要是真的想感謝我,等我派去的人跟著你去你們村子,你幫忙照應一下。”
“一定要把相關的技術學到,就當是回報我了,小韓,你說這樣行嗎?”
這才是張同志的目的。
韓摯點頭,也不跟張同志客氣,“行,這是必須的。我韓摯也是說話算話的人,這事情包在我身上,保證讓兩位同志能夠學成歸來。”
張同志回到家,家人正準備吃飯,午飯吃得晚,晚飯就不吃了,一天兩頓飯。
做的飯,都是正好的。
看到韓摯和張同志過來,張同志的大嫂,趕緊放下碗筷,去給小叔子做飯。
畢竟小叔子在縣城當官,他們在村裡也過得好,還得好好招待小叔子。
韓摯的碗裡有大碗的麵條,裡面還有兩個雞蛋。雖然這是村支書家裡,那也是很好的飯菜。
張同志的碗裡,只有點雞蛋碎,兩個雞蛋都在他的碗裡。
老區的百姓熱情好客,一點不假。
韓摯也記下了這份人情,等到了宋家村,他也盛情地招待張同志派去的人。
等吃完飯,張大伯笑呵呵,“小韓,你大姐叫什麼名字呀?”
韓摯回答:“張支書,我大姐叫韓敏,今年已經二十五了!”
張大伯聽到這話眼睛一亮,“原來是韓敏同志,她經常收到信,就是你寫過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