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把稻米和甘薯從沿海傳到江南,使其遍佈大應國的大部分地區。
只要人民吃的飽,黨爭啊天災啊官府腐敗社會黑暗這些情況都不是事兒。只要人民能吃飽,就算有這些不利條件,王朝還是能夠續命的。
當寫著稻米產量和薯產量訊息的急信,經快馬一路到達京城後,皇帝震動,稻米產量將近五百斤,這麼高的產量,出現在他掌權的時候,那就是吉兆啊。
說明上天對他的工作還是很肯定的。
這種事情當然要問當地官員才能得到詳細的瞭解。
公主信上也屢次提到在瓊州堅守二十多年依舊忠君愛國的縣令。
在那種地方待二十年,皇帝一想總覺得尷尬。按說早該有人接替了,可這不是沒人,大家都不願意去,於是他就在縣令官位上坐了這麼多年。
如今立了功,怎麼說也得給人升個官。
大筆一揮讓陳憲也跟著上京。
陳憲接到聖旨簡直泣不成聲,跪在地上只覺心潮澎湃才思泉湧,立刻就寫先下一首七言詩。
中心思想還是感念君恩,說皇帝看到我的才華讓我為國家效力,我有多麼高興等等,我必為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寫完詩一看,哎呀,簡直就是文曲星在世!
這樣的詩不流傳下來就可惜了。
最重要的當然是讓皇帝也看到。
陳憲和兒子輕車簡從快馬加鞭的趕上了公主的大部隊。
整個人意氣風發,年輕了十多歲。
兩人互相吹捧一番就共同上路了。
到了京城,皇帝十分慷慨的封了幾個傳播種子有功的商戶爵位。
大多是鄉候亭侯這種不值錢的。
但是不管什麼爵位,有爵位的商戶和普通的商戶那是天壤之別。
商戶們很高興。
陳憲的工作得到皇帝肯定,被表彰一番,官職升了兩級,做了京官,陳憲也很高興。
至於公主,公主被皇帝訓斥一番才發了賞賜。
增加一千戶的食邑和無數金銀財寶。
現在她的食邑有兩千戶了,和王爺的的也差不了多少,可以說榮寵甚厚。
她年紀也不小了,皇后就張羅著給她選駙馬,衛令郗不答應,說要看看謝黎。
皇后以為她舊情難忘,十分失望,心疼又恨鐵不成鋼。
衛令郗並沒有說什麼,她去謝家召見了謝黎。
謝黎神智不太清醒,拿個烙鐵往臉上印。
伴隨著一陣滋滋聲和一片白煙,臉上的疙瘩變成一片焦黑。
丞相夫人哭著喊著要他放下烙鐵謝黎和沒聽到一樣,走的跌跌撞撞,整個人異常頹廢。
衛令郗拉著謝黎的領子把人拉到祠堂,丞相夫人擔心的要死,哀怨的望著衛令郗,小心說:“黎兒都這個樣子,公主您看了想必也出了氣,就別折辱他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