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大明立國至今,東南諸省一直受倭患侵擾,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喪命於倭寇之手,此等血海深仇,朕不知諸卿對此作何感想,但朕深恨之!”
說到此,弘治皇帝的聲音陡然提高,滿滿的怒火自臉上湧了出來。
底下的大臣聽見這番話,見到皇帝臉上的憤怒,不管是真心假意,紛紛跟著表態,“百姓遭難,此等切膚之痛,臣等亦是深以為恨!”
“既是有恨,當要報之。”
先立下調子,弘治皇帝又接著道:“如今倭國仍處於戰亂之中,其國內亂相幾如春秋戰國一般,國內動盪,伐交頻頻,內耗嚴重,正是我大明派兵復仇的大好時機。”
“再者,下西洋在即,我大明將士卻是久不通海戰,甚至不知海戰為何物,若隨軍下西洋,委實不堪其用,因而這攻伐倭國之事,不止是為了復仇,更是為了練兵!”
“攻伐倭國,朕意已決,諸卿以為呢?”
“.”
底下一眾大臣都不好表態了,說的挺好,非常有道理,有理有據,趁著倭國內亂,派兵攻打,勝算極大,這仇自是也就報了,而且還練了兵。
但打仗是要消耗無數錢糧的,特別是這種勞師遠征的大戰,消耗的錢糧又會翻上幾番。
陛下,您對大明的財政是沒點AC數嗎?
並且,這些還都是建立在您老人家說得都屬實的前提下,那什麼春秋戰國是真的。
不然勞師遠征的跑過去,那就是送死。
“陛下,老臣斗膽敢問陛下,陛下是從何處得知這倭國正處於這般嚴重的內亂之中?”
照舊是內閣首輔劉健先行出班,聽到這個問話,其餘人也看向弘治皇帝,這也是他們想問的,陛下久居深宮,從哪兒得知的這些訊息。
“廠衛先前抓住了一夥倭國之人,其中有一人身份極高,乃是倭國混戰的大名之一。
諸卿可能不知這大名是何物,大抵相當於諸侯,不過這倭國內亂,如今諸侯極多,其實力也是參差不齊,這個大名便是於一場戰事中全軍覆沒”
弘治皇帝編起瞎話來也是一把好手,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得就跟真的似的,把夏源先前扯得那些,經過必要的加工之後,又和群臣說了一通。
“此事極其可信,不似作偽,而且不止如此,朕還從其口內得知,其倭國境內有銀礦。”
銀礦這兩個字說出來,就跟先前夏源與弘治皇帝說得時候一樣,在朝堂沒有引起一點波瀾。
在場的大臣全都沒當一回事。
銀礦,聽著是挺唬人的,但大明的銀礦,好幾座加在一起每年不過才產出十餘萬兩,是挺多的,但其實就那麼回事。
弘治皇帝望著這些滿不在乎的大臣,“諸卿有所不知,倭國境內的銀礦與我大明之銀礦不同,其境內的銀礦,便是隻區區一座..”
說到此,他略微停頓一二,“一年至少可產出數百萬兩的白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