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
老人臉上的笑容越發和煦,可那並不使人感到親切,只讓人通體膽寒!
“羽親王剋扣送往各國的糧食,多達萬擔。您不會是想告訴我,是因為羽親王沒錢吃飯,出此下策。亦或是利慾薰心,想要藉此時機,起兵造反吧?”
老人撐著柺杖,在地上敲了敲。
他用的力度並不大,但在此時,無比靜謐的大殿之中,卻顯得尤為清晰。
羽親王乃是啟志帝的胞弟,一母同胞,也是有些本事的人。
當初承平帝讓他選皇帝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兩人之間選一個。
他選了啟志帝。
至於啟志帝的胞弟,自然是封了親王,丟到邊疆自己玩去。
雖不能再涉及權力,但也從沒給啟志帝添亂過,甚至每年都不遠萬里的跑到皇都兩趟只為覲見——僅僅是在路上耗費的時間,都足足有數月之久!
這樣一位親王,突然剋扣了萬擔糧食。
“我只是老了,不是瞎了。”
老人略略垂眸,他的聲音並不高昂,不管說什麼,都好似在一個調調上,但說出的話,卻總能讓人心驚膽顫,“既然皇帝並不知曉此事,那還請您以國法論處。”
國法論處!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內連呼吸聲都僵住了,何止是針落可聞,恨不得躺屍一片。
誰不知道啟志帝與羽親王關係極好,根本沒有間隙可言,他這麼說,純粹就是為了狠狠惡心一下啟志帝,偏偏啟志帝還沒有任何的辦法。
媽的,夏朝的國法就是眼前這位,以及荀軻、蒼丞相編撰而成的,國法到底什麼樣子,每一個字的底下都有對方的心血,整個夏朝沒人能比他更懂法。
因為他就是夏朝的法家領袖,荀子之徒,商!
兩朝重臣,國之棟樑!
自儒家領袖荀子周遊列國而去之後,就連蒼丞相也僅是在位之時牽制對方一下。
待得蒼丞相告老辭官而去,夏朝內部不能說是對方的一言堂吧,只能說唯他馬首是瞻。
這不,啟志帝暗中下令,極為隱秘,甚至直接拜託自己胞弟的一件事,還特麼沒有過去三天呢,對方就已經找到了皇宮!
皇帝也只能垂著腦袋聽訓。
人與人不能比。
這種大賢,已幾乎不遜色於荀軻、禽厘勝太多,更是開宗立派級別的經世大才,主打的便是真才實幹,徒子徒孫無數,皆在朝廷擔任要職。
供著都來不及!
尋常人別說與其爭論、吵鬧,看一下對方的眼睛都恨不得藏在土裡。
除非周遊列國的儒家領袖或者墨家鉅子回來,否則整個夏朝,他真是想罵誰罵誰,想訓斥誰就訓斥誰,皇帝也得老老實實在身前聽著!
被對方如此相逼,啟志帝的臉色也是青一陣、紅一陣,卻也不敢直接出言反駁。
反駁什麼?
反駁儒家領袖荀軻、反駁夏朝丞相蒼、反駁法家領袖商定下的律法不合理?
當法家的鷹犬不在了,還是當儒生一個個都是死人?
這話今天說出去,明天外面的吐沫能把皇宮都給淹了!
他也不必再奢求什麼聖君明主的讚譽了,直接想想怎麼不遺臭萬年比較合適一些。
唉,做皇帝既怕自己遇不到大才,又怕遇到了驚世大才這就是所謂的痛並快樂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