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成道,並不會讓道就此消失或者隱去,只是永遠無法再抵達終極。
後來者縱使無法與其爭道,藉此機會觀摩一番,對自身也有著極大的好處。
顧擔的肉身很強,但神魂卻也不遜色多少。
其中未嘗沒有當初觀摩姬老衝刺先天之時,坐而忘道的原因。
直到這個時候,顧擔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僅有姬老衝刺先天的時候,出現了那般變故。
向道之心,至真至純之心。
姬老求道,求的卻並非得,而是知。
神魂契合,感召天地。
機緣巧合之下,終入坐忘之境。
連帶著一旁觀摩的顧擔,也因此被拉了進去。
這並非是誰在暗中謀害,而是天地間原本就有的‘規則’,甚至曾是一條成體系的道路。
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們的見識過於短淺,對這份埋藏在歲月中的秘辛不得而知。
所以也理所當然的,雖然僥倖進入到了坐忘道的狀態,卻要舍無憂,捨去自身,身融天地。
一直埋藏在顧擔心中的一根刺,今日終於拔出。
那並非是誰謀害,也並非是誰刻意設下的關隘。
大道就在那裡,近者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唯看自身。
欲得道者,若不能抵禦大道的誘惑,必將以身融道,煙消雲散。
坐忘道,雖對自身有好處,但風險也是極大。
最關鍵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修士而言,都是被動進入那種玄奇的狀態,根本不懂得如何掌控,甚至連怎麼迴歸自身都不知曉。
最終,難免落得一個身死道消,在沉迷於無上大道之中,迷失自己,舍我無憂。
雖然這理應是一次‘機緣’,可這種機緣的風險委實非同一般的大,一個不小心,便將命給玩了進去。
書中有說,一旦進入到坐忘道的狀態之中,一定要時刻銘記真我,不可當真貼合大道,否則必將被大道同化。
個人的力量,是根本無法與大道比肩的。
唯有保持住真我,讓大道好似浪潮般在眼前翻滾而不真正涉身其中,才能夠維持住自身的存在。
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
將書翻到末頁的那一刻,一頁心法秘術赫然顯現。
其名《臨淵行》。
顧名思義,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相比於正常心法讓人始終保持本心,臨淵行卻是劍走偏鋒,越是得近大道之時,越是如臨深淵,喚起人內心中最大的恐懼,以此來保持自身清醒,甚至強行退出坐忘道的狀態。
這當然不是什麼正統的,最為完美妥善的解決方法。
就好像拿一根繩子栓在脖子上,一旦想要倒頭就睡,繩子就會瞬間勒緊,以此來提醒自己莫要睡過去。
簡單、粗暴。
但好用。
常人無力去與大道相媲美,自然會迷失在大道之中。
那就只好對自己下手,以痛苦讓自身清醒。
等到自身有餘力應對天地同化,真正欣賞大道之美時,再另尋他法也不遲。
“如此,衝刺先天之境時,便是再遇坐忘之境,也起碼可以保全自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