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維亞一說自己認識這位老師,大家都湊過來好奇打聽。
在她的組織下,藝術與文學學院還準備在下半年來日本交流和學習!
奧利維亞說著,繼續叉會兒腰,可把她牛逼壞了。
她覺得北川老師在法國爆紅,也有自己的一點點小小功勞!
自己可是法國第一北川迷呢!
聽到巴黎晚報竟然一整個版面都在說自己,北川秀也嚇了一跳。
就算是購買量相對較低的夜刊,也很少見會整版整版給一個人。
巴黎晚報在法國的地位,相當於讀賣新聞在日本。
他這麼高人氣的情況下,讀賣新聞也沒做過把整個文學板塊給他一個人的離譜事。
這份巴黎晚報詳細介紹了他的身世經歷,又闡述了他的寫書履歷,最後還提了一嘴他被國內文壇黑了推薦名額,不受待見,然後這塊金子在法國發了光的傳奇事件。
這事是為了給他們法國文壇貼金,不過在大部分讀者看來,只看到了北川秀的個人傳奇性。
因為這篇報道,北川秀在巴黎文學界聲名高漲,黑幕事件的瓜一傳十,十傳百,竟然傳到了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剋的耳中。
這位締造了中法黃金十年的鐵血總統業餘時間十分愛看文學名著,立即喊了秘書到書店買了一本《伊豆的舞女》。
總統閣下也開始看《伊豆的舞女》了!
不管真假,反正媒體抓住機會就是一通炒作,其中最歡快的就是香奈兒集團了。
他們是北川秀在法國背後的大金主,北川秀身價越高,他們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樣一來,黑幕事件更加轟動了。
原本許多人不關注諾獎,現在也紛紛注意起這屆諾貝爾文學獎的情況。
瑞典文學院那邊,克努特等人也沒料到事情會發酵到這個地步。
日本文壇吵翻天,法國文壇也亂哄哄一片,甚至不少其他國家的文學家打來電話諮詢這件事的真相,然後順帶要了一份《伊豆的舞女》。
瑞典文學院這邊,看完了潦草翻譯的英文版《伊豆的舞女》後,評委們對這本書的評價眾說紛紜,但基本承認它是上乘之作。
馬悅然能看日文原本,因此對它十分推崇,竟然決定親自進行英文版的重新翻譯——他是認為這本書擁有獲獎實力的,不能讓糟糕的英文翻譯毀了它。
就這樣。
時間慢悠悠來到了二月底。
二月份的最後一天,十八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終身評委在一番商議後討論出了今年的入圍名單。
根據慣例,這份名單將從那天起封存五十年。
不過事實上,名單在出爐那一刻,就已經被偷偷寄往世界各地,讓各國文壇知道,自家的作者有沒有入圍,入圍的是誰。
次日清晨。
處罰公告和入圍名單同時抵達了日本文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