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歡快,她在喜悅,她在興奮。
這種扭曲的心態和表情與前文光子的溫柔質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且在前文裡,光子一度對團長伊作的行徑很不滿。
她痛恨把前招牌明星留子毀掉了的伊作。
痛恨他把她們這些女孩當做行屍走肉和洩慾工具。
痛恨他毫不留情的繼續壓榨著已經失去一切的留子。
她痛恨伊作,最後卻又成為了伊作的“新招牌”。
這種極致的反差人設,北川老師僅僅用幾千字就刻畫了出來。
讓千早琉璃窒息不已。
讀完《招魂節一景》後,她完全停不下來,繼續翻了下去。
第二篇更加簡短,估計只有3000字不到,名字叫《生命保險》。
這篇的劇情也很簡潔,講述的是一對以騙保為生的父女的故事。
父親明面上是受人敬重的牧師,還兼職計程車司機養家餬口,女兒早早離開貧窮的家鄉,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溫柔乖巧。
是以女婿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
“我”很愛“女兒”,不惜辭去東京都的穩定工作,跟著她回老家結婚。
因體弱多病,在“女兒”的建議下,“我”買了高額生命保險,並將受益人名字填成她。
在“我”的眼中,她溫柔善良,十分愛我,“父親”也對我們非常好,是一個很好說話的老人。
直到“我”突然病情加重死去,化為孤魂野鬼的“我”終於在葬禮上看清了這對父女的真面孔。
和《招魂節一景》一樣,前後的反差人設加令人窒息的味道,還有北川老師新的美感文字,讓千早琉璃又體會到了那種心悸感。
“北川老師寫的也太真實了吧!”車廂裡有人低呼道。
千早琉璃愣了下,扭頭看去,發現不遠處有一名OL也拿著《文藝》正在仔細閱讀。
經她這麼一提醒,千早琉璃終於恍然,她明白了為什麼這兩部短篇會給她和《失樂園》完全不同的感觀。
明明兩者都是文字優美,情感低落的物哀文學。
答案就在那名OL說的那句話上!
“真實”!
這兩篇寫的都非常非常真實。
譬如《招魂節一景》裡,北川老師還寫到了賣糖炒栗子的小販夫婦,在馬戲團打打鬧鬧的小孩,唯利是圖的伊作團長等。
除此以外,伊作馬戲團裡體現的細節內容也十分真實。
而且這不是感觀上的真實,而是一種能嵌入人心底的“社會真實”。
原來在同一個國度,同樣年紀的人都會有區別如此大的遭遇!
在以往的作品中,北川老師基本沒刻畫過社會另一面的民眾。
他的物哀文學充斥著小資情調的“美感”,就像是初高中國語教材裡的散文,美,但不夠下沉。
唯一寫過底層民眾的那部《人間失格》,其文字更偏向於寫實風,更貼近他開創的“無賴學派”。
換言之。
這兩篇,北川老師似乎將他所創造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學理念給融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