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良緣姐妹情 > 附文第九章:鄉村能人——孫益儉
背景色:字体:[]

附文第九章:鄉村能人——孫益儉 (第2/2頁)

這棵松樹為白皮松,樹圍三個人手拉手合抱一圈,直徑1.5米上下,周長約4.5米,總高度超過50米,第一個枝幹向下光樹身不低於30米。樹的年齡在鋸開樹身時,曾有人數過年輪,當數到2700多輪後還剩下好多沒數,後估計了一下,在場人都說咋樣都在3000年以上,這個說法具體到某個人也沒了線索,只是一個傳說。

現在追溯這棵松樹的根源,已無從查考。村裡人代代相傳,問古稀耄耋的老人,都說據他記事起,樹就是那麼粗壯,看不出啥變化(當然變化是有的,只不過很細微罷了),古樹歷代有識之士都有過保護。

抗日戰爭時,有人藉口支援前線修船,曾伐過,伐樹人下鋸後,由於松樹膠汁特別大,那鋸根本就拉不開,後在學校教師東克俊等人的抗議下,伐樹人才打消了念頭,古樹才倖免於難。孫家D村以及周邊村莊走南闖北、在外工作的人,以及所見到的資料,其它地方還未發現與這棵樹可比肩媲美的。

華山上的所謂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在這棵樹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或者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上的個別樹(不要說是白皮松了)粗細可能有,但30米的挺拔樹身是絕對少見的。

這棵樹站在秦嶺頭上可看見一條白線,是長壽塬古二十四景之一。解放後,雖有對古樹的保護,但力度是微弱的。如果有今天的重視和保護措施,那樹絕對是不會倒的,可惜為時已晚,如此巨大的古樹,就那樣結束了它漫漫的風雨歷程,國人再不能欣賞到它的英姿,能不讓人惋惜嗎?

孫家D村解放後幾經名字變換,最終定為現在的三星村。三星村的人在古樹下繁衍生息、辛勤勞作,一代接著一代,沐浴和享受著古樹春的蓬勃生機,夏的陽剛豪邁,秋的丰韻氣爽,冬的傲霜鬥雪。欣賞著它的漭漭雄姿,陶醉於它在暮色中的蒼茫。

老輩人至今嘴角還留著松籽的餘香,還想著松皮熬製後療傷的用場。歲月崢嶸,人世滄桑,松樹是三星村人乃至長壽塬人的驕傲。雖然遇到不幸,但薪火相傳,永遠烙印在人們的心房。

前邊說的是松樹,松樹的下面還有一座廟。廟就叫松樹廟。應該說是先有樹後有廟,因樹的風水和蔭護才建了這座廟。而且在建廟的時侯,這棵樹肯定年齡不小,已成大樹。人們不會因一棵小苗木還未形成影響的樹為廟起名的。

松樹廟是何時修建的,目前沒有也找不到準確的時間記載。1966年四清運動前拆廟大殿的時候,本來是有梁板記錄的,但那時光顧了破四舊沒有被引起重視,那梁板被誰拿走無人知悉。

村中一位已近九旬的老人只記得梁板上最後兩個字“重修”,說明這廟是重修的。沒有準確的時間,只是依稀記得人說這廟重修至拆廟時已四百多年了。那麼廟的初建又是什麼時間呢?要大致弄清這個謎,就只能憑著廟內供奉的神像作以大概的推斷了。

先交代一下松樹廟的建築規模。這座廟坐北朝南,先是門前照壁,後邊是廟的大門樓。門樓房三間,兩簷流水。東西兩間是耳房,中間大門。大門門檻高約40公分,10多公分厚的大門鐵皮包邊。門墩是整體的一尊石獅,石獅雕刻得活靈活現,昂然蹲著坐在門兩邊,不知經過多少人的手,被摸的溜光鮮亮,發出灰藍色的光芒。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樓匾,黑底金字“文武盛地”,遒勁有力,恢弘大氣,不知出自誰的手筆。

沿著大門的中軸線向前10米左右,在磚道的東邊院內,就是松樹。再往前10米就是漫坡臺階,上臺階後就是約20米的平臺,平臺前邊兩側各建一小房,東掛鐘,西吊鼓,那鐘鼓的大小與西安鐘鼓樓的不分上下。平臺磚道兩側,一人抱不攏的四柏四槐如同衛兵似的威武挺立在那裡。再往前行就是大殿,大殿後是一個天井,東西各有一簷流水廈房式的側殿。緊和側殿相連的就是後殿了。這就是松樹廟基本上的建築佈局。從外觀上看,樓門、大殿、後殿,包括側殿的建築,氣勢雄偉,渾然一體。屋脊簷角房面磚瓦鑲結嚴密,鳥獸魚蟲欲飛想走,如同真的一般,簷角風鈴叮鐺,昭示著古剎的神秘和悠遠,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仍然堅固如磐。房屋內雕樑畫棟撼人心扉,壁畫上花草蟲魚線條細膩,色彩鮮豔,栩栩如生。不難看出先輩們高超的建築繪畫藝術,讓人無不驚歎。

松鶴延年,寓意的是健康長壽。松樹廟供奉的神,就是在佛教界地位極為尊崇的“無量壽佛”。經查資料得知,無量壽佛法名全真大師,俗姓周,別號宗惠。

公元728(唐開元16年)出生在湖南資興固源山。父親周鼎光曾官至尚書。宗惠自幼聰明過人,吐語成詞,有神悟,“超然有出塵弘道之志”。16歲到郴州開元寺出家剃度,後到杭州徑山修行,拜道欽禪師為師。

晚年在廣西全州建立“淨土院”,講釋“無量壽經”,徒眾逾萬,創作詩歌諧語十萬言,流傳甚廣。其要旨在引導人們學好向善,踐行大乘教義:“說得一尺,不如行的一寸”。他講說的這些禪理和創作的詩歌諧語,福國利民,深得朝野推崇,故有“西祖阿彌陀東宗無量壽”之喻。公元867年(鹹通八年)二月初八日,大師以“秋去葉須落,春來花自開”別離眾弟子,無疾圓寂,享年138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高僧。歷代有5位皇帝頂禮賜封,民間更有大量信眾捐資修廟虔誠敬奉,祈求平安長壽。松樹與無量壽佛,相得益彰,天意而合。這就是把為啥在松樹下建廟,廟裡供無量神的事順理成章表白得一清二楚了。

大殿內的無量神(村人都稱無量爺),赤腳散發坐在殿正中靠後的高臺暖閣內,身披紅底藍邊的繡花袍,面目慈善中帶著威嚴。兩旁站著一對善男信女。他一手執劍,一手指著東南方向。為何如此。

傳說無量壽佛修道成神前,上帝為試驗他是否純真假扮一妖冶女子勾引、誘惑,無量不為所動,隨用佩劍刺之,迅疾跳下捨身崖,肉身轉化為神。由於行動緊迫匆促,未及穿鞋,成神後一直為赤腳披髮。大殿除無量神外,在他的兩邊,即大殿後門的兩邊蓮花座上有兩尊雕塑漂亮的菩薩,菩薩像至大殿前門靠兩邊山牆,塑有如真人般大小的18尊羅漢。

屋頂及大殿上部粉白山牆上吊掛著許多小佛像,逼真靈秀,這就是傳說中的500羅漢,山牆下邊是壁畫,敘說的是無量神修道成神的經過,神位前,是一個很大的香案,以及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榻榻米。大殿內肅穆森殺,一人入內,心中確實懼怕。小時候聽大人說,不能用手指指神像,指了手就會爛。我曾無意間指過一回,心裡恐懼了好長時間。

出了大殿的後門,就是後殿的院落。後殿供奉的是無量神的父母,被尊稱為聖父聖母殿。東西兩邊側殿比較小一點,東邊供奉送子娘娘,西邊供奉藥王孫思邈,為什麼要供奉藥王?藥王姓孫,是孫家D村孫姓人的先祖。孫思邈,陝西耀州人,生於公元541年(西魏大統七年)卒於公元682年(唐永淳元年)高壽141歲。孫思邈一生見證了四個朝代,經歷了14個皇帝。一代名醫,被唐太宗御筆稱為“威威堂堂,百代之師”並敕封為“藥王”,受到後世人的敬仰,被當作神靈敬奉。祭祀他的廟宇也遍佈全國各地。藥王像與其他神像不同的是,他的神像是騎著一隻斑斕猛虎。傳說藥王和他的徒弟在行醫途中聽說一隻斑斕猛虎痛臥山林,**不止,他善行珍視,原是虎在捕食時,一塊骨頭卡在喉嚨,並刺破口腔,他和徒弟共同費力,為虎取出卡在喉嚨的骨頭,治好口腔的創傷。後來這斑斕猛虎為報恩,甘願當他的坐騎,讓他為老百姓行醫治病,普濟天下。

由以上松樹廟的建築及松樹廟所供奉的神像,經探討和分析,松樹廟的初建時間,當在無量壽佛公元876年圓寂以後,這個時間正是唐朝的晚期,接下來將近半個多世紀的五代十六國至宋朝統一。廟應該就是這段某個時期建的,損毀當在明朝1556年華洲8級大地震時。按照拆廟時一些人的推斷,大體上可認為重建廟宇是在清康熙朝時。

如果這樣的推理成立,可以大概這樣說,松樹廟修建當在千年以上。至於松樹,據傳說松樹所在的長壽塬上,遠古時期曾是一塊四十里地的黑松林,秦始皇當年修建阿房宮和各地出遊的行宮南北方都在這裡伐過木料。見這棵樹長在一塊風水寶地上就留了下來。由此看松樹至少在3000年之外。

歷史的變遷潮起潮落,天災人禍往往會對自然形狀和人類文明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松樹廟解放前即被作為村上的學堂。大殿前的平臺和前院兩側蓋了教室,人們供奉參拜無量神的鼎盛時期逐漸衰落已經不再。三星村二十世紀60年前生的人,都在松樹下度過了自己啟蒙階段的學習生涯,見證了松樹和松樹廟的偉岸雄姿,懷著對松樹的眷戀和記憶,奔向為前途命運,為生存生活而打拼奮鬥的地方。廟宇被毀,松樹傾倒,百年小學校也在21世紀初葉裁撤拆除,至此松樹和松樹廟在三星村的土地上痕跡徹底消失,只是留在了歷史的記憶中。

現在原址上,修建的是一座現代化的村委會和文體活動廣場。廣場的健身器材旁年齡大的人聚在一起,在享受今日幸福生活的同時,興致所至,追憶著松樹和松樹廟逐漸模糊的昔日輝煌,那些未見未經歷過得年輕人和孩童們瞪著眼睛如在聽夢。

&nbsp本文說明:以上附文轉自孫益儉先生的松樹與松樹廟,做為美文推薦給大家。文中如有侵權及盜版行為,望及早聯糸,加以及時改正。過後概不負責。聯絡電話:17392148973QQ聯糸:1944349700

最新小說: 風水大師傅 靈氣時代的基因專家 大醫凌天 官路崎嶇 快穿回來後我火了 四合院:種田三年,我震驚世界! 都市最強龍醫 妖孽公子縱橫都市 事故體質在職場綜藝爆紅了 前夫紅著眼:給我服個軟 兩個世界的碰撞 殺手洛基 崛起風雲路 龍婿 編劇生闖入表演系 血虧,玉帝欠我百億房租!!! 傅先生,你被挖牆角了! 我真是個直男 我在天庭幼兒園當園長 美女總裁的絕世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