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軍此時同樣分兵兩路,多半是發現岐軍馬匹遠是不如鹹軍,其主力兩萬人迅速轉向南面,一萬人繼續追擊岐軍,兩萬人追擊鹹軍。
此時兩軍相距已不足兩裡,百里燕吹響胸口銅哨,鹹軍迅速有組織的分散,蠻軍從後追上衝入陣中,卻是發現鹹軍騎兵雜亂無章,毫無主力可言,到處都是亂馬,剛一衝入陣中,迎面便是一潑冷箭。
吁吁……
金雪狄戰馬悽烈嘶鳴,插入體內的弩矢隨著馬匹劇烈運動,迅速在體內割裂翻絞,少時戰馬口鼻噴血,一個馬失前蹄栽倒在地,連同那馬上戰士,一齊摔得半死不醒人世,有甚者直接頭顱著地,折斷了頸椎亦或者骨折。
鹹軍繼續向南逃竄,金雪狄追入陣中,一身蠻力卻是無處可使,鹹軍絲毫不予糾纏,即便馬速大不如其,卻是依仗手中的連射手弩,待到十步、十五步,抽手衝著馬肚子便是缺德一箭。
然後如此往復數次,往往等不到蠻軍貼近身前,胯下戰馬便是倒地身亡。
如若殺至跟前,連射手弩與鎖子甲以鹿皮巾相連,彈性極佳,甩下手弩出槍一刺,依仗一身鎖子甲,蠻軍刀槍同樣無可奈何。
兩軍交戰三刻有餘,蠻軍非但未佔到絲毫便宜,反倒是折損大量人馬,眼見已經追出雙平山二十多里,追擊蠻軍中途掉頭向北,妄圖以速度甩掉鹹軍。
“想跑,跟我追!”
一聲哨響,百里燕調轉戰馬緊追在後。
蠻軍戰馬速度和衝刺雖是天下無雙,但高速保持的耐力大不如聯軍混血上等好馬,一路追來二十多里,加之此前行軍,馬匹體力消耗極大,此時突然退卻,蠻軍馬匹體能已是走下坡路。
緊追在後,百里燕胯下良駒率先追入蠻軍背後,與之斷後騎兵遭遇,突然面前一陣陰風掃過,便是見到一支弓箭貼臉而過,百里燕忙是勒轉戰馬,跑出一個順時針,猛是驚得一身冷汗。
定睛尋跡看去,卻是發現東北三十步外,一金雪狄弓騎手停著戰馬張弓又是一箭射來。
百里燕眼觀六路,迅疾掃過周圍,又是發現數名蠻軍弓騎手駐足放著冷箭。
“原來不會奔射!”
只會原地站著不動的弓騎兵,充其量只是馬上可移動的弓箭手,只有掌握奔射,能騎馬保持運動,以弓箭射殺敵人的騎兵,才算是真正的弓騎兵。
奔射的難度遠比原地騎馬放箭難度更高,需要經年累月不斷聯絡,人為的熟練掌握相對速度下的運動前置量。而在近現代,兩移動中物體的相對前置量,往往需要彈道解算計算機才能完成。
金雪狄胯下高頭大馬,速度雖快,但跑動起來,受到重量慣性衝擊,卻是要比中原馬顛簸的更加厲害,奔射的實用性奇差。
即便是隻會原地不動射箭的弓騎兵,中原各國也有若干裝備,但是遭遇志國朝天陣後,此種密集不會奔射的弓騎兵無疑是去送死。
看清蠻軍弓騎面目,百里燕反而心頭一鬆,向前壓住身軀,操起手弩催馬奔襲上前,此時又是一箭射來,命中百里燕背部,被鎖子甲所阻,毫無無損。
接近至二十步際,衝著弓騎兵戰馬便是一箭射去。戰馬一驚,金雪狄弓箭手轉眼摔下戰馬,百里燕脫手連射弩,操起長槍掉頭追殺過去,不等那人站起身來,已是一槍此去。鋼槍直刺鐵甲,從背後穿出,弓手當場斃命而亡。
催著戰馬繼續追擊,鹹軍向北追出五里,蠻軍馬匹體力不支速度驟減,鹹軍展開鉗形攻勢,將其南北圍住,兩軍再次廝殺。此番反倒是蠻軍馬速反而不如鹹軍中原混血馬,中原馬匹高速耐力優勢逐漸顯現。
兩軍周旋廝殺至下午,蠻軍兩萬餘騎被鹹軍擊潰,向西潰散,百里燕率軍去救岐軍,岐軍此時大潰,正被蠻軍一萬餘人追殺。鹹軍投入戰鬥,激戰至黃昏,蠻軍殘部重創,陸續向北、向西突圍,戰鬥至此暫告段落。
嚼了口糖膏,百里燕氣喘吁吁,此時魯誠騎馬而來,渾身都是鮮血:
“將軍,蠻軍已經遁逃了。”
“我聯軍主力現在何處。”
“斥候來報,蠻軍主力向東北移動,聯軍主力距離我軍恐有六七十里地路。”
“太遠了,來不及與主力匯合了。傳令白合威武營,搜尋戰場死傷弟兄,迅速施救。傳令蘇洪驍騎營掃蕩方圓十里之內殘敵,一概格殺勿論。”
“不抓活口?”魯誠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