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七,永興城以西的靶場,數門火炮,一門121毫口徑的十二管行動式火箭炮整齊列在靶場陣位,隨著一聲令下,十二管火箭炮在呼嘯聲中噴吐著火蛇,一發發火箭彈在震天動地的呼嘯聲中撲向十四里地外的固定靶場,十數秒後一陣劇烈火光與爆炸,引得戰位的眾人嘖嘖稱奇。
“此炮呼嘯如捲風,落地如炸雷,催之既克,毀之無存,厲害呀!”
盧皋讚口不絕道,百里燕很是得意說:
“此炮十二發齊射只需十數秒,瞬間可令一畝地化為烏有。想那腋目人再如何厲害,面對此種威猛火力,令其屍骨無存,再如何刀槍不死,也不過是笑談爾。”
這時趙煥說:
“倘若是裝在戰船上,想來戰力更是可怖啊。”
百里燕搖頭說:
“不然,裝在木船上十分之不便,卻用於對陸炮擊更好,若是用於對敵船,並不容易。”
話音未落,一旁蔣傑擔憂說:
“可是此炮最大射程只有十五里地,腋目榴彈炮動則便是二十多里呀,仍在其射程之外。”
“言之不錯。”百里燕肯定了蔣傑說法,接著又說:“可你想過沒有,腋目火炮何等笨重,而此火箭炮一頭騾馬便可拉著就走,幾人拆分可以進山,只需隱蔽行事,趁敵不備,發起突然襲擊,而後拉著便跑,豈不方便。
而且此炮彈藥無需發射管,扛著一發固定於土堆上,以敲擊、加熱、電發均可發射,十分便利。倘若是裝在皮卡車上,機動作戰,打了便跑,腋目人焉能奈我何。”
永興城研發的121毫口徑(約合109毫米)火箭炮純翻版火箭炮理念,無需任何工具,徒手拆卸組裝,輕便靈活皮實耐用,哪怕是文盲也能使用。
發射採用配發的標準手搖發電機,或是蓄電池,三到五節乾電池盒,也可撞擊發射,點火也可以,既然是翻板,儘可能在技術上追求做大程度的靠攏,107火箭炮有的有點,121毫火箭都有,缺點亦是如此。
考慮到當下人身高較高,體能強,口徑略有增大,以增加威力,但射程並不比107火箭炮增加多少,原因在於發射藥仍然落後。
此外還有一個簡化版本的火箭彈,使用硝酸鉀和白砂糖【注1】融化混和充當推進劑,但射程只有四五里地,但優點是成本低,用於對付距離不是很遠的目標實施打擊。
蔣傑擔心火箭炮射程仍然太短,不足以應對腋目榴彈炮威脅,但107火箭炮設計的根本戰術目標是靈活機動的作戰以及游擊戰。
同時腋目人顯然還不太可能發展出“大炮兵主義”,集中幾千上萬門重型火炮在一條戰線上,實施密集的火力打擊,所以對付小群和單個火炮目標,機動靈活的火箭炮生存率極高,而且製造方便價格低廉。
火箭炮試射結束,開始試射80毫山炮,該炮去年四月完成設計,六月試製樣炮四門用於測試和評估,經過四個月的密集測試評估和鎮軍反饋建議,做修改後十一月中旬開始生產。
該炮小巧請便,炮管短小,全重不過才四石半,拆卸後,一個步兵班揹著就能走,還有餘力攜帶十幾發彈藥。
該炮採用楔形炮閂,炮管使用精鍛碳鋼,膛壓差了些,因此射程只有十里,與80毫迫擊炮、榴彈發射器共同用於步兵火力支援,十分稱手。
儘管新炮層出不窮,但炮彈生產卻並不充足,鹹軍645型火炮多數已完成升級改造,緊接著就發現炮彈不夠。
此前球形彈丸都是鑄造和磨削加工,生產裝置要求極低,現在都要衝壓殼體,再上機床車削,工時消耗大為增加,而產量跟不上。
去年全年只生產各型定裝火炮、迫擊炮炮彈九十餘萬發,光訓練就打掉了近九萬發。
百里燕重點轉移了產能生產槍支和火炮,去年一年生產包括榴彈發射器在內,各型長短槍支近四十一萬支,迫擊炮與各型後膛定裝炮一千四百多門,645型前膛炮約兩千六百門。
651型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班用機槍約十一萬支,榴彈發射器六千多具,651型轉輪霰彈槍、泵動霰彈槍三萬七千餘支,654型甲乙兩型步槍約三千六百多支,但符合狙擊要求精度的只有兩百於支,說是百裡挑一也不為過。
其餘為早期型號的長短單雙管霰彈槍、單發步槍、轉輪手槍。
但總的來說,更為先進的651系列自動化槍族,產量仍然遠不能滿足裝備,年為轉移產能生產機床裝置,兩年651系列槍族總計只生產了三萬六千餘支,653年僅生產的一萬四千餘支,加上654年的產量651系列半自動、自動槍族,勉強裝備十四萬人,不足部分由轉輪手槍、泵動霰彈槍、轉輪霰彈槍彌補。
如果全部騰挪工業產能生產651系列槍族,以現在投入的工業耗時,一年不過二十三萬餘支,遠不足以滿足擴軍需求,繼續製造更為便於生產的兩型系列,能解決火器的有無問題。
由於槍炮生產大量佔用了裝置,能用於生產炮彈的車床自然就少得多,這還不算其他工業產品和軍工生產佔用的機床。
唯一讓百里燕欣慰的是子彈生產增加到了年產一億八千萬發,加之過去三年囤積的彈藥,如今手裡有近三億發的儲備,消耗近七千萬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