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四月,口徑15.5毫重型機槍研製成功,分單管步兵支援型與艦載雙聯型兩種型號。
使用機械瞄準和四倍光學瞄準鏡,三十發彈鼓供彈,彈鼓結構基本照搬了腋目人的彈鼓,經過改進和最佳化,供彈量改為三十發。
如是五十發15.5毫重機槍彈鼓裝滿後,人類裝填和搬運都十分不便,而金屬彈鏈技術還不成熟,且需要調整裝置和模具,帆布彈鏈又不適合彈筒過大的彈藥,而早期14.5、23毫米幾炮都使用三十發或二十彈橋或彈夾,為的就是便於搬運和裝填。
而這次繳獲的彈鼓足有四百個多,結構是現成成熟結構,百里燕沿用了彈鼓介面,因此腋目人的彈鼓鹹軍的重機槍也能用,但五十發彈鼓只適合守備和城防使用,野戰攜帶五十發彈鼓,步兵將沒有餘力攜帶更多的單兵武器和彈藥,權衡利弊,百里燕決定考慮生產彈鼓。
當然,如果改用騾馬或車輛,是能解決運輸問題,但當下仍更多考慮人的極限和適配性,過於依賴畜力機械,而忽略人,往往反受其害。
由於腋目人機槍射速慢,依靠人工搖臂供彈,因此五十發彈鼓的卡殼和供彈不暢的問題並不突出,鹹軍研發的重機槍每分鐘理論射速超過五百發,腋目人的彈鼓依靠卷簧推動,如此射速在高強度作戰下,卷簧容易疲勞,極易出現供彈問題,所有繳獲彈鼓一律做了彈簧升級,使之適應作戰需求。
此外不得不說腋目人的設計思路是相當先進了,彈鼓的整體設計極為成熟,除了因為設立理念不同造成的槍械效能落後,整體的結構設計幾乎沒有太多詬病。
經過測試修改,645型重機槍於九月開始投產,與之配套的彈藥生產線同時配套生產。
但早在六月中旬,陸續得到一些報告,腋目陸軍在區域性使用了自動化武器和速射火炮。
九月同時投產的還有654型旋轉閉鎖栓動步槍,該槍除了了彈倉、供彈、木質槍身、標尺、撞針、刺刀完全套用651型半自動步槍外,槍機、閉鎖、抽顆、拋殼等結構全部重新設計,但仍然使用651型十毫中間威力步槍彈,但配套生產了尖頭鋼芯彈和少量銣鐵硼鉑墮化彈。
百里燕原以為生產狙擊步槍應該相當容易,但生產後才發現,工藝上無論如何精細,兩百步外的精度依然不盡人意。
問題既出在工業能力和生產工藝,生產裝置精度不夠也有很大關係。
為此只能退而求其次,所有下線654型步槍出廠前,進行槍彈射擊,選出精度最高的安裝四倍光學標準鏡,前者精度稍差的定為654甲型,後者安裝瞄準鏡定為654乙型加以區分。
當年十一月,長孫國海天郡郡府所在龍驤城的近海上,十數艘體形不一的罐頭鐵甲艦冒著滾滾濃煙,在水輪推動下緩緩駛向這個曾經的海上明珠,中原大港之一的城市,然現在經過腋目人一年多的改造建設,已經能夠停靠三萬噸排水量的鐵甲戰船。
半個時辰後,一艘噸位最小,但速度最快的鐵甲艦緩緩靠岸,在腋目水兵們的牽拉下穩穩停在港口的碼頭。
數十位身穿不同制服的腋目矮人在衛兵保衛下,翹首以盼肅然站立在碼頭上焦急等待著,他們中軍階最低的也是中將,最高的是上將,而他們等待的是一位威名赫赫的陸軍元帥。
約莫五分鐘過後,舷梯靠上戰艦,新任共盟軍元帥奧卡將軍在衛兵和隨行將領的擁簇下走下舷梯,登上碼頭,但他的臉色卻是不怎麼好看的。
碼頭上眾人間,一位資格最老,名望最高,身穿藍色陸軍上將制服的矮人將軍上前來到奧卡元帥面前,揮動自己右手扣在胸前向其致敬,身後一眾軍官無不緊隨其後致以軍禮:
“共盟軍第一方面軍群馬薩科洛,向元帥閣下致敬。”
奧卡不悅的點了點頭,他說:
“行了,不要搞這些沒用的繁文縟節,我的任命你們應該收到了吧。”
“是的閣下,各聯盟方面軍三個月前就收到了對您的任命,原以為您會在明年南下,沒想到這麼快就趕到了。”
“是啊,陛下們對你們的無能感到羞恥,我也對你們的損失感到震驚。先帶我去你們的軍營,我要聽取詳細的簡報和現在異畜的態勢。”
“元帥閣下,您不先休息一下嗎?這裡十分酷熱,戰士們熱的都快暈倒了。”
“不了,各國重新指定了戰略,現在有必要立即做出調整,為明年的進攻做準備。”
言畢,在馬薩科洛帶領下,奧卡元帥一行將官進入龍驤城中,一邊走,奧卡不免開始疑惑,他說:
“這種防禦等級的原始要塞,也能擋住我們的堅船利炮嗎!”
馬薩科洛卻說:
“但是在東南方,有一個異畜土著,他們建有花崗岩堅固的要塞,有射程與我們相當的大炮,還有速射炮,我們起初以為南半球的異畜還只是青銅文明,但沒想到竟然會有工業文明。”
“這太反常了。各方面軍的戰報我都看過了,你們送來的東西都是一些垃圾,就靠著這種技術含量的簡陋原始兵器,能擊沉你們那麼多船,殺死這麼多士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