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刻,姜乾話鋒一轉道
“此一戰雖勝,但腋目艦隊仍然猖獗,而廣信城毀,代價不可謂不大,日後腋目人如若繼續來犯,永興侯當作何準備。”
“啟稟大王,明年起,鹹國工業將陸續轉入戰時生產,同時腋目人在北海兩次受挫,傷亡不可謂不大,且船隻損毀嚴重,挫傷了他們調兵遣將後勤轉運之速度,故而至少明年上半年,鹹國還有喘息之機。因此明年開始大量軍火生產,足以抵擋其再次來犯。”
“如此甚好,近日諸侯紛紛向寡人所求禦敵之法與新式軍火,愛卿以為,寡人該如何應對。”
“回大王,這要看諸侯所求何事。臣打算轉讓一些技術,以換取諸侯的支援與錢貨回報,但並不危機我國根本,不知此條件大王可否接受。”
“只要鹹國核心秘密不洩於外人,寡人答應也無妨。”
“既如此,臣儘快擬定清單,為大王提供良策。此外臣建議在思水江修建鐵路大橋,以連同甘府與德康兩郡,為日後中原調兵遣將提前準備。臣判斷,腋目人此番受制於中原遼闊土地與我國實力,短時內傷亡劇增,其多半是要調整戰略,謀求他法,故而明年形勢可能趨於緩和。
同時其位於北半球,從本土南下,途中中轉修整補給,需要耗時半年以上,因此其在吃虧之後,不敢在兵力不濟情況下,對中原大舉用兵,而會鞏固所佔地盤,等待援軍積蓄更多力量。
故而臣判斷,明年形勢尚不至於失控,但後年開始,其才會大舉用兵,因此我國應抓緊時間建設國內,鐵路明年底,後年初,將基本打通甘府上關萬川,鐵路橋必須提前建設,以便儘早與鐵路接通,便於中原調兵。”
“思水江上架數里之長鐵橋,可行嗎?那可不比永興兩座鐵橋。”
“大王放心,過去三年間,鹹國陸續新建大小鐵路橋十三座,建成的有七座,六座在建,預計明年上半年還能竣工四座,再建五座。思水江雖寬數倍,但道理與建造之法大都相同,並無太大阻礙。”
“那要消耗多少鋼鐵,幾年建成。”
“臣算過,保守需要六千萬至七千萬斤鋼鐵與大量混凝土,工期三年。”
“這麼多,我國鋼鐵夠用嗎?”
“是緊了些,但明年下半年百萬斤鐵爐建成後,我國鋼鐵年產將達九萬萬斤,國內建設生產與外銷諸侯,三兩年內是完全是夠用的。如若再吃緊,明年可同時建造再建幾座四十萬斤鐵爐,與一座百萬斤鐵爐,可在三年內令鹹國鋼鐵產量增加至二十五萬萬斤。”
百里燕當初從衛國手中索要江泉城及其屬地,就是為了在江泉與甘府郡之間修建鐵路大橋。
德康甘府兩郡之間距離最短的水域位於虎口灣兩岸,但虎口灣以東甘府郡一側,是寬達數里的溼地灘塗,地質條件太差,施工難度和經濟成本太大,唯有江泉城屬地至甘府郡兩岸,距離適中,兩岸地質結構較為安全,便於建設鐵路橋樑
遂在取得江泉城後,651年652年兩年對兩岸實施了地質勘探與施工方案設計,一旦思水江鐵路橋打通,中原最核心的地域的人力物力,將源源不斷入鹹國,就此奠定中原一統的基礎。
戰爭不等人,十二月底,各國諸侯一改此前的焦慮和驚慌,氣氛開始樂觀起來。
在鹹國輿論媒體的宣傳下,腋目人殺之不死戰無不勝的神化,也就此破滅,幾乎只要是除刃器鈍傷之外的任何無下限的索命手段,都能將之殺死。
砡工派提出的弩槍改進計劃經過百里燕同意後,開始付諸實施,首批改造的機弩在正月裡進行了試射,效果十分還算理想。
由於為了方便大量低成本的生產,使用了滑膛槍管,但密集發射的彈幕效果還是不錯的,如是守城巷戰塹壕戰,火力密度不輸腋目人
為應對貨幣供應的日益擴大,654年正月開始,永興鑄幣廠開始生產衝壓方孔銅錢,衝壓幣的生產效率更高,更加節省原料,做工也精美。
衝壓銅錢繼續沿用青銅,而非此前的金銀銅合金,以來降低貴金屬成本,二來更適合大範圍流通,而舊版金銀銅寶,將繼續沿用鑄造方法生產,配方不變,匯率依然維持原有浮動機制不便。
新式衝壓方孔銅錢與金銀通寶以匯率形式兌換,但限制了衝壓銅幣在緊俏物資和稀缺商品上的消費,對多數民生商品和大宗商品沒有限制。
同時軍內發行紙幣形勢的軍票,各地駐軍可持軍票,前往縣城主城郡府但凡有軍供站的商品店,購買日常所需和商品,外軍可用現金和現貨商品,向鹹國購買軍票消費,但軍票不能用於市場流通。
不過百里燕還是透過黑社會,釋放了部分軍票,開了一些口子,默許進行地下市場的交易,以活絡經濟,為日後發行紙幣奠定基礎。
第二次廣信海戰失利後,腋目人在長孫半島沿海的攻勢大幅削弱,大量戰船的損失,使其喪失了相當數量的運載能力,嚴重製約了他們機動力量。
同時鹹火和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節節抵抗,給腋目人造成巨大阻力,迫使其暫時放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