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狂瀾的指示,百里燕一行穿過隔廊進入位於下方第三層艙室的二號貨艙。狂瀾的能源發生器就在二號貨艙。一號貨艙墜毀時已經拍扁,所以只有二號、三號和四號貨艙,但變形也相當嚴重。
艦體中段的五號、六號、七號、八號貨艙中五號、七號遺失在穿梭空間,原因是五號、七號貨艙裝在了核心物資時間元素,遭遇空間脈衝波吸引發生了不可控的空間崩化和轉移。剩下的六號、八號貨艙墜毀時嚴重損毀,殘損物品都壓在艦體下方,眼下尚不具備發掘的條件。
在狂瀾指引下發現了能源發生器,一臺杯狀穹頂倒扣著的巨大裝置,直徑約兩步,呈現十二度傾斜,難以想象如此小的能反應裝置可以提供一千三百年的能源。
圍著發生器來回轉了兩圈,百里燕說:
“體積看起來不是很大,能提供多少能源?”
“如果艦船完好,這個裝置足夠推動一臺輔助引擎。裡面的穩定棒折斷了七根,模組受到衝擊損毀嚴重,現在只有一根穩定棒能夠勉強使用,所以只能提供原有功率的六十七萬八千九百五十七分之一。”
“哦……”百里燕一聲怪嘆,心情極是複雜。思索片刻他說:“那能夠修復嗎?”
“這不是你認知的積體電路模組,相關技術非常複雜,不僅僅只是裝置,還需要理論上的突破,以及修復所需的元素,這些都是這個星球所不具備的。
以現在模型建立的發展曲線來看,人類在未來一萬八千年內也沒有修復的可能。另外,能源堆中的介質處於不穩定狀態,我也不建議你現在開啟進行模組置換。”
“那船上就沒有自動維修的智慧機器人?”
“只有低階文明才會使用單純的人工替代裝置,微子控態技術可以組合任意的幾何結構,也包括你說的各種機器人和裝置。
簡而言之,如果需要一件裝置,使用微子控態技術可以讓一堆原料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所需物品,並使之達到相對接近完美理論的指標效能。同樣的,也能任意修補或瓦解構件的目標裝置。這完全不是你能想象的技術。
當然,這項技術不是無限的,尤其一定侷限性,多數普通無需核心資源與稀有介質的裝置都能實現微子控技術。
現在說多了你也不懂,你只要知道微子控太模組已經損毀,現在製造任何幾何態裝置都無法實現。”
“微子控態”是已知文明最高加工技術,利用元素材料的重組,構建一切所需的功能裝置。傳統的去除餘量切削加工、粒子成型、鐳射列印等等等,都將微不足道。
狂瀾指引下,百里燕很快找到了能源儲存模組和轉換器,比想象中的大得多,儲存模組足有一個標準集裝箱,一共六個。能源轉換器體積也不小,並不比一臺跑車小多少。
“這麼大的東西,你讓我怎麼弄走。”
“你等著。”
話音剛落,只聽細微響動,儲存模組上端肉眼可見有剝離物緩緩飄落,一塊微波爐見方的黑色塊狀物飄向百里燕身前,這時狂瀾又說:
“這是從母體剝離的儲存單元,直接插入能源轉換器內,放在高處等待雷擊充能。”
“這麼塊小東西,然能收儲閃電?”
百里燕表示懷疑,狂瀾解釋說:
“這是用你尚未認知和定義的特殊元素製造的高密度儲能核心模組,可以儲存多種形式的能源和複合能源,你面前的一小塊就足以吸光這個星球的全部能源而枯竭,並使之轉化為電漿質。”
“那你為什麼不使用儲能模組放倒外面吸收閃電充能?”
“因為我的系統組建只支援亞能以及亞能轉化的單極能、束子能等柔效能源驅動,無論光能、熱能、核能轉化的只能是早期的電能和粒子能,粒子能、電能的最高形勢是電漿質,而電漿質仍然只是狹義上的高階能源,並不能作為更為高效安全的能源使用。
現在你也沒有必要了解太多,你只要知道能源從此不再侷限於電能的終極轉化。”
百里燕只能被動的聽著狂瀾提供的資訊,在他看來,眼前的科技根本不是領先地球幾百年,而是幾百萬年,還是來自另一個宇宙空間的文明。
由於質量密度驚人,取得了儲能模組和轉換系統,狂瀾開啟貨艙最大的安全氣閘,將東西送出貨艙落在艦橋上層的艙室,一直送到安全閘。
一旦離開船體,反重力運動技術無法繼續提供支援,只能依靠人力想辦法將東西弄出深山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