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給人以骨瘦如柴皮包骨的感覺,加之野性十足攻擊力強,動則就是幾萬十幾萬頭叢集遷徙尋找草場,人類很難馴化,且牛皮質地不佳,出肉率又少,食物要求苛刻,因此當下飼養角馬的經濟價值不大。
權貴偶爾會圍獵,但受制於武器裝備,也只敢圍獵零星掉隊少群的牛羚,叢集牛齡根本不敢圍攻,普通百姓缺乏必要的兵器和組織性,即便缺乏肉食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圍捕情況。
而中原土地遼闊,總體生態良好,未開發的草原和土地提供了牛羚的生存空間,供其遷徙尋找草場繁育擴大種群。而牛羚的遷徙有其自然的規律和路線,人類基本摸清牛羚習性之後,會避開他們的遷徙路線開拓土地,而不會選擇在牛羚大軍必經之路上開荒種地。
淨源郡緯度偏南,有冬季,冬季嫩草長不出來,因此角馬群應該沿著平原向北遷徙,進入長孫境內尋找草場。偶爾零星逗留在當地的牛羚是其他品種,食性有些差異,能勉強承受枯黃乾草的飼料,不遷徙有其自身的生物種群特性,百里燕獵殺的正是其他品種的角馬。
“為夫今日命人獵殺了兩頭公牛嚐鮮,滋味不一般吧。”
“怎麼就打兩頭,為何不多打一些,分給各軍。”
“不可如此,倘若人人都打一頭,此等牲畜便會越打越少,乃至滅絕,日後就沒得吃了。夫人記住,切不可一窩全端,即便要打,也應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小,自己夠用便好,切不可殺盡,定要留些種令其繁衍。”
周空態度蠻橫,不以為然說道:
“這精骨牛遍地皆是,佔了土地卻不長肉,留著作甚,殺光取肉種地豈不更好。”
“不跟你說了,夫人只要記住為夫今日所講,今後照做便是,日後夫人自會明白的。”
與周空說動物保護,物種多樣性根本是對牛彈琴,她根本沒這個概念,百里燕甚至懷疑周空能這麼說:“畜生都保護,豬還殺不殺,肉還吃不吃。”
說話之際,魏琦匆匆來道:
“副帥,有御客求見。”
“哦,人呢!”
“已請到中庭後堂。”
“快,引我去見。”
“諾!”
撇下週空,百里燕起身趕去中庭。
對衛開戰御客前期的情報和輿論工作功不可沒,沒有御客的滲透,百里燕不能很快且準確的掌握衛軍和衛國的情況,單靠鹹國的得情報機構也很難摸清衛國真實狀況。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單純依靠戰局推演和戰場態勢線索支援邏輯分析推演的戰爭模式,正在向情報獲取決定戰爭走向的方向發展。
由於技術條件制約,農耕文明下的情報獲取十分艱難,在雙方將帥和內部均沒有重大失誤的前提下,臨陣對決的兩軍將帥更多是依靠戰場雙方態勢的變化,以及偵查斥候反饋的地方動態,以邏輯推演預判敵對雙方的下一步軍事行動,因此早期戰爭更考驗將帥的邏輯研判。
而中後期技術進步帶來的資訊傳遞革命,讓傳統一緯的戰爭變成了一緯半的戰爭,既前線和情報兩條戰線。
因為陸軍參謀體系的建立,往往意味著作戰需要制定詳細作戰預案和確定進攻路線,因此情報竊取讓戰場變成單項透明,只對己方有利的戰爭活動。
眼下基於既有的格局和戰爭模式,御客竊取情報更大作用不是窺探衛軍的戰略部署,因為衛軍不可能有陸軍參謀部的架構,所以也沒有什麼現成寫成預案的作戰計劃留給鹹軍。
因此衛國的經濟、倉儲、將帥底細、權貴勢力派系、軍隊成份、各地官員的背景弱點,道路橋樑等等,才是主要竊取和掌握的重點。
來人都蒙著臉,以免被認出暴露身份,不過都會出示御客信物,與百里燕所持信物對照後以言明真偽。
“此乃門主轉交永興侯密函,請侯爺收好。”
百里燕接過竹筒,又問道來人:
“是何處訊息?”
“不知,永興侯看過便知。”
送情報的未必知道情報內容,如果有額外情況,御客門主會另有囑咐口傳,或是與情報本身有關,或許無關,但情報的核心內容不會告知傳送訊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