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此來其實還有另外兩樁事想與太子商議,不想太子如此盛情,本侯原本是想雪中送炭之舉,現在看來只能是錦上添花了。”
甄闊聞訊精神大振,他原本是想另覓良機去找百里燕尋求幫助,不想百里燕要雪中送炭,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孫國作為一郡之國,根本沒有諸侯將其放在眼裡,更何況鹹國如今是天下公認的強國,能如此禮賢弱邦而不欺,甄闊大為感動。方才送出“鋒刃石”心存的可惜此時蕩然無存。
他忙問道:
“不知永興侯所為哪兩件事情?”
“一是衛國虎吞中原之勢不可逆轉,貴國僅剩一郡之地,雖有天子庇佑,但日後倘若衛國橫行天下,貴國天子也未必靠得住,因此本侯想以個人之力資助貴國所需兵器、鐵器、農具、布匹、良種等物。”
“那永興侯要何條件?”
“一,孫國復國之後,我國已並甘府、上關、萬川、彭源四郡貴國不得索要追究,作為回報,我國將以貿易替貴國恢復農商。二,腋目人南侵在即,本侯希望戰事貴國能與我國保持統一戰線共同進退。
只要貴國答應兩項條件,明年本侯即可兌現一萬套重甲步兵一應器械。當然,太子殿下可以回國之後與孫國主以及百官商議,無需急著回覆本侯。”
“這個……關於甘府、上關、萬川、彭源四郡,闊以為倒是好說。倒是這第二條條,腋目人一事永興侯真以為此事為真?”
“信與不信太子貴國自作決斷,反正答應了,貴國並不吃虧,太子以為呢。”
“這倒也是啊……那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與腋目人有關,黑巾暴亂之後,貴國國都西遷,雖然丟城失地,損失慘重近乎亡國,但貴國當年帶走了大量能工巧匠,這些年龜縮在一郡之地,不免大材小用了。而且貴國眼下國力有限,既無土地特產,亦無可供交易商品,只有這些工匠尚可一用。
故而本侯想,貴國不如將一些能工巧匠與學徒借予我國,本侯將安排他們研習我國先進百工匠術,一定比他們現在所學更多。如此我國可得匠力,貴國工匠學徒亦能學到精妙匠術為貴國所用。
這期間一應衣食住行之花費,皆由我國承擔,貴國只要承諾工匠學成之後替我鹹國再幹五年,五年後即可回國,太子意下如何啊。”
“永興侯此話當真!”甄闊激動問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百里燕肯定的點頭答覆說:
“當真。太子大可放心,本侯說話一言九鼎。”
此刻甄闊縱然心潮澎湃難掩激動,然而細想仍不免生疑,真難道是天上掉餡餅遭到了他?百里燕素以精詐而出名,就為了一塊“鋒刃石”能如此全心全意的幫他?甄闊心起警惕,他小心問道:
“工造之法乃一國根本所在,永興侯為何要如此助我復國。”
“還是剛才那句話,因為腋目人南侵在即,我鹹國需全力打造戰械,而眼下最缺的便是百工,故而本侯已向御客借調一應百工。此外本侯也明說吧,其他諸侯均不信此事,本侯也知道太子也不信,貴國恐怕也不會信,但貴國現在別無選擇。
首先貴國現在只有一郡之地,若無大國相助,絕無復國可能,而梁國國小力弱,要替貴國復國,恐怕也是天長地久之事,二三十年之內絕無可能。
其次,放眼中原,看得上,乃至願意幫助貴國的,恐怕除了我鹹國也沒有其他,貴國求誰不如與我鹹國平等相處。
最後,對我國而言,一萬件重甲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但不是誰都能出手的軍資,即便全部武裝貴國重步兵,也花不了我鹹國幾個錢,這對貴國只有利而無害。”
工業化生產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以前一副重甲,板甲也好,扎甲也罷,無不需要十幾鐵匠連續工作數天乃至十數天輪流作業才能生產一件。而今鹹國都是衝壓,而且是用上好的軋鋼薄板經十數道衝壓拉伸工序後熱處理,以增強硬度韌性。
生產鎧甲就跟生產香腸一樣容易,每天成百上千的製造生產,而所需的成本前五十分之一,煤炭消耗更少。
因此鹹國即便全部配裝重甲步兵都不是問,武裝幾萬人的孫國更不是問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國行》,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