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得知博源君不在府中,遂去了軒亭館瞭解詳情,金雪狄使團正在為各國利慾薰心之舉而惱火。”
“那御客怎說?”
“回大王,御客不涉交爭之事,讓列國與金雪狄使團自行處置。言外之意,御客既沒有利益,也沒有關切,不會干涉。”
“御客不干涉,博源君避而不見,形勢就此僵持,永興侯準備如何應對。”
“回大王,臣連夜進宮正是為此而來。請大王屏退三位殿下,容臣細說。”
“嗯!”鹹王應道,目光看向三子:“時辰不早了,你三人各自歇息去吧。”
“遵命父王……”
三子異口同聲,陸續退走。
“愛卿坐吧。”
“謝大王。”徑自坐下,百里燕繼續說道:“不瞞大王,臣本來尚未想如何對付諸侯,豈料他博源君避而不見,惱火之下頓生一計,此計若成,此番可獲大利。”
“哦,愛卿快說,是何良策。”
“是這樣……”
將此前與穆尼所提一事詳細道出,鹹王聞訊將信將疑:
“此法寡人為何聽著那麼懸吶,諸侯競相壓價,如此豈不便宜了蠻人,列國豈能上當。”
“所以,才要從次等貴重貨物著手,先交易次等貴重貨物,而後才是貴重貨物,最後是無關緊要的商品。而能大量產出次等貴重貨物諸侯僅有長孫、衛國、西海諸小國。但通常列國通商交易,都先買貴重值錢貨物,因此誰有更多值錢貴重貨物者能獲更多利益。
但錢再多,錢也是有限的,所能購買的貨物也是有限的。因此所有交易,買方都有底單,所有貨品有詳盡的總額,當貨物總額也不變時,唯一能變的只有價格。只有貨物價格變低,就能騰挪更多的錢款購買貨物。”
“嗯,有理,愛卿繼續說。”
“眼下樑國、志國、晉國及我國,產出更多的優質貨物和少量次等貨物。而長孫與衛國產出次等貨物較多,西海諸效果各有所長。因而若競價先交易次等貨物,梁國、志國、晉國並無藉口反對,即便反對,衛國、長孫國斷然不會坐視自己吃虧,必會與金雪狄人交易。只要開始交易形成定例,往後競價交易便會更加容易。”
“這是為何?”鹹王問。
“雖然衛國、長孫所產都是次等貴重貨品,但次等貴重貨品是市場購買的大頭,儘管價格略低,但產量較為充足,總額一多,所能收穫的利潤實際要比貴重貨物更多。而貨物總額決定總價,因此此等貴重貨物的交易,將減少金雪狄人此番所帶金銀的總數。
當金銀大幅減少,其他尚未交易貴重貨物的諸侯將被迫儘快參與交易,從而好分得利益。”
“那我鹹國豈不又要與梁國爭利?”
“是的,但大王可想過。金雪狄人以競價壓價,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多的貨物,但倒底買多少卻非是中原說的算,而是金雪狄人說的算。故而臣說服了穆尼,大宗商品的總額儘可能維持不變,而因競價節約的金銀購買唯有我國能產的商品。如此我鹹國與他國在共有貨品上可適當吃些虧,而後從我鹹國壟斷貨物中賺回來。”
“原來如此,那蠻人不會出爾反爾吧?”
“他不敢,其此來對我鹹國貨物極為重視,他若出爾反爾,臣不給或是少給他,他也不能怎樣,反正金雪狄人造不出來。”
“還是愛卿技高一籌能解寡人之憂啊。”
“大王謬讚,臣愧不敢當。”百里燕微欠身,接著又道:“不過此事仍需保密,尤其是臣與金雪狄人密商競價之事,一旦傳出,對臣不利,對我鹹國更不利,還是應由金雪狄使團自行公開為好。”
“愛卿放心,此事寡人明白。”
“大王聖明。”
此時此刻百里燕頗有“國賊敗類”的感覺,與外虜討論坑害同族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傳揚出去不會是什麼好事。
少時鹹王話鋒一轉,提及三子:
“永興侯以為寡人諸子如何?”
“回大王,諸位世子人品才幹俱佳,並不不妥之處。”
“愛卿不必安慰寡人,寡人知道自己的兒子們有幾斤幾兩,太子好色,宏兒喜歡名馬,真兒嗜好珠寶新奇之物,璨兒……”說道姜璨之際,鹹王神色複雜沉,默若久接著說道:“璨兒庸庸碌碌毫無建樹,叫寡人日後如何安心將祖宗的基業託付於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