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莽”是當世開天闢地的傳說之源,與盤古開天闢地有的一拼。
天文臺建立後,基本揭穿了日月是塊餅的傳說,而且經過觀察,兩顆月球的自轉與地球無法同步,這意味著月球並沒有被星球引力所捕獲,背面並非始終不被看見,由此月球正面每天做自轉變化可被清楚觀察並做記錄。
透過對月球表變自轉的變化,確立了月亮是球體的事實,同時結合其他相關的觀察手段,推出人們所處的星球也是圓的。
就此一事,已被砡工派和司天鑑所承認,還做了星球儀,儲存在永興大學堂。
公良修數年間多次往返鹹國,早知百里燕修建天文臺,他一直未當回事,百里燕相信即便是現在,公良修仍不把天體觀測當成正兒八經的事,畢竟這種既無經濟利益,也沒有政治利益的投資,可有可無。
說話之際,穆尼與隨行金雪狄人發生了爭執,起因是上山與不上山,顯然一睹“月神醜態”並不在此次行程之中,負責監視的隨行祭司並不贊同。
爭執足有一刻時間,百里燕著實看不下去,立身前去:
“穆尼閣下,上山沒這麼大困難吧。”
“這與你無關!”
穆尼置之不理,繼續與祭司爭執。百里燕打斷他們說話,繼續道:
“不看也罷,那就走吧。”
這時古達帕沮喪道:
“唉……真可惜。”
“沒什麼可惜的。”百里燕接過話說,然後又道:“人活於世,有所為有所不為,穆尼閣下如何做想,自有他的道理,我們走吧。”
百里燕轉身要走,穆尼大聲將其喊住:
“慢著!我要你答應我一個條件。”
“就為上山看一眼月亮,你要本侯答應你一個條件,未免不合適吧。不過看在兩國通商的份上,閣下先說來聽聽。”
“山上有兩臺最大的遠目鏡,你要將其中的一臺給我們帶回去。”
穆尼一言既出百里燕愣是嚇了一跳,變色頓時變了不少,脫口說道:
“閣下知不知道山上兩臺遠目鏡值多少錢。”
穆尼猛給問住,忙問道:
“多少?”
“不計錢糧,僅一臺所需耗費八個月時間才能製成,三年間只造兩臺,閣下張嘴就是一臺,當真我鹹國貨多人傻呢。”
山上兩臺一百倍大口徑望遠鏡加工極為不易,受制於玻璃加工工藝制約,直徑越大尺寸越厚,單純的傳統模具鑄造已無法滿足玻璃品質。
前後共計加工凹凸透鏡共計四十五副,因為變形、受熱、受力不均、應力和氣泡、雜質等原因報廢的多達五十二塊。
為滿足透明度,仍需要後期使用火山石人工研磨鏡面,使之通透如水,工期極長。
最後合格下線的僅有四副,其中一副在運往山頂之後日夜溫差過大,過厚的鏡片應力開裂報廢。另外一副凹透鏡意外脫落損壞,只兩副成功裝上山頂投入使用。
合計模具、人工、損耗和加工,前後花費達六十餘萬新幣,摺合到兩臺望遠鏡上,每臺單價三十餘萬,其中一半以上還是百里燕自己掏的腰包。
而今穆尼張嘴就是一臺,且不說他掏不掏錢,能完好無損搬下山頂就老天保佑了,哪裡能千里迢迢運回南方。
“穆尼閣下,非是本侯詐你,這一臺成本便要三十多萬新幣,我可不保你能完好無損的運回南方,這錢你捨得嗎。”
“你既不答應,那就走吧!”
穆尼黑著老臉,心裡其實並不相信百里燕的鬼話。於是轉身便是要走,這時百里燕話鋒一轉又是說道:
“不過嘛,山上還有略小的望遠鏡,同樣也能看月亮,本侯倒是可以考慮送幾副給閣下。怎樣,閣下要不考慮考慮?”
“略小有多小?”穆尼警惕問道。
“貴國當年繳獲的是四倍望遠鏡,本侯可以做主給閣下二十倍望遠鏡。”
“但山上最大的不是一百倍嗎!”
“呵呵,你倒是知道的清楚。不過別以為一百倍、二十倍只是數字之差,其生產之法有天壤之別,奉勸閣下不要太貪心了。”
“就沒有更大的嗎?”
“沒有。一百倍之下就二十倍鏡,要不要隨你。”
穆尼猶豫不決,其身旁祭司絮絮叨叨說個不停。公良修上前將百里燕拉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