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空轉身離去,百里燕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別看此女子精明,官場政事上卻是一竅不通,若非投效我軍,早晚也是要吃虧。”
公孫嶽點頭肯定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尋常人只見其表,而不知其裡,殊不知天下事無利不交,無利不圖,置蒼生於水火,利之大弊大患也。事到如今,兩派分道揚鑣已成定局,永興侯要早做打算吶。”
“嗯,戰與不戰我心中有數,眼下先將雷霆來人應付過去再說。”
受當下資訊傳遞滯後的影響,雷霆、神通、聖焱斷糧之後已是過去二十多日,已無翻盤的可能,但倘若據守各地,等待夏糧收上來,再拖上三月半年還是有可能的。
屆時不考慮愚論派利益的大前提下,三人在北線與長孫國媾和,主動從北線撤兵南下,並許諾讓出甘府、上關、萬川、下關四郡,以換取長孫國的補給和放水,然後南下壓鹹軍是大機率事件。
要避免出現此種結果,只有搶在媾和完成之前,將三人向西線驅趕。同時在上關、甘府兩郡站穩腳跟,關閉南北交通要道,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令雷霆、聖焱、神通喪失與長孫國媾和的最大籌碼。
同時趙遜在東線趁聖焱糧草不濟收縮兵力之際,從彭源、丘南兩郡向其背後發起攻勢,奪取桑南郡,並籍此此為要挾,迫使長孫國無法與叛軍媾和,最後就只剩下西撤一條路可走。
當然,長孫國也可能一怒之下拒絕鹹國要求,轉而資助甚至收編雷霆、聖焱、神通三人數十萬人馬反撲鹹軍。
如此一來,原本的討逆聯盟,轉眼可能變成諸侯間的攻殺,長孫國非但要承受由此帶來的的軍事、政治、經濟的壓力,還得養活多出的幾十萬張嘴,承受軍閥長期地方割據的事實。
同時鹹軍佔據了孫國土地取守勢,有公孫嶽二十萬兵馬與各地降兵,鹹軍東西戰線直接、間接可用軍力不下七十萬人,雷霆、聖焱、神通三人反攻故地,已無任何的政治高點和輿論優勢可言,久戰必敗。
唯一的變數來自於志國,志國此時若從背後捅鹹國一刀,之前所有努力勢必前功盡棄付諸東流。
巳時前後,百里燕換上聖勳司的行頭,帶上百餘人騎快馬押秦翰假意返回佩城,於下午未時前後遇上雷霆親信。
不出所料,雷霆信中內容要求秦翰,如若印天王佔據糧草拒不過江,即刻聯合王天師迫使印天王北上長孫作戰,如若不從,廢之奪權。但現在莫雲風“過江助戰”,雷霆的“擔心”顯然是多餘了。
而與此同時,兩日後沈暮馳率騎兵抵達甘府郡郡府灃慶,灃慶大門緊閉,城頭已是插上莫雲風的大旗,但仍是打著黑巾軍的旗號。
“啟稟莫將軍,沈暮馳騎兵已到城外,要求進城。”
護兵飛快說道,莫雲風立身而起,拿起桌上的佩劍掛在腰間:
“走,隨本將去會會他!”
莫雲風此番過江,既沒有安插鹹軍武官監軍,也沒有派人監視,百里燕只給其配屬了聯絡官用以加快訊息的傳遞,過江各軍全權由其統兵專權,百里燕絲毫不擔心其再有反覆之心。
一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予其一定的信任,有利於日後的裁軍和任用。
二來其糧草仍攥在鹹軍手中,半數親信部將與兵馬都在德康郡各地戍守,其既沒有反覆的本錢,反覆之後神通也好、聖焱也罷,也決不會信任重用於他。
三來一萬寸銀已經到手,麾下部將無不拿到了鹹軍的好處,形勢基本明朗,家小都在雄論道的地盤上,他裡外都沒有再次反覆的必要。
少時片刻,莫雲風騎馬來到南門,經由馬道上到城牆。此時沈暮馳騎馬於護城河外,聽城頭傳來喊聲。
“城下沈將軍何在!”
沈暮馳循聲望去,催馬上前高喊:
“本將便是沈暮馳,莫雲風何在。”
“原來閣下便是沈將軍,久仰久仰。本將便是莫雲風,奉印天王之命,駐守在此運糧,沈將軍此來不知有何指教啊。”
“莫將軍,本將奉神通天王之命請將軍前去篙丘商議軍機,請莫將軍速速開城放我軍入城。”
“神通天王的好意莫某心領了,但莫某奉命駐守在此督糧,沒有印天王之命不敢擅離職守,還請沈將軍多多包涵。”
“莫將軍既不去參見,那就開城放本將入城。”
“抱歉,沒有印天王親筆手令,本將不敢開城,沈將軍請回吧。”
沈暮馳聞訊大為光火:
“豈有此理,灃慶乃是神通天王治下管轄,印天王何故佔我轄地拒不開城。我有神通天王手令,你速速開城,否則貽誤了軍機,你吃罪得起嗎!”
“呵呵…”莫雲風冷笑道:“沈暮馳將軍,本將奉印天王之命前來駐防,沒有印天王手令,恕我不能開城,沈將軍請回吧。”
沈暮馳怫然揮鞭怒不可遏:
“違抗天王旨意,你要知道什麼後果。”
莫雲風不懼其怒,從容應對:
“沈將軍,眼下糧草轉運艱難,德康糧草尚未運抵,你麾下兵馬若不想捱餓,奉勸你趕緊回吧,即便進了城,灃慶也沒有多餘的糧食給你沈將軍。”
“莫雲風,你是要造反是嗎!”